张海涛:对当代艺术展览策划的几点体会(节选)
0条评论 2011-01-28 17:07:02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张海涛

20世纪来策展人在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迫切地迎来了策展人时代,89艺术大展的集体策划,1992广州双年展的批评家提名,其实是策展人时代的萌发,那时策展机构只是被大家称为组委会,组委会成员也都以批评家身份为主,90年代中期批评家开始投入策展,展览的海报上才开始出现策展人三个字样,策展人也在中国世纪末美术史书上出现。

 

在中国独立身份的策展人并不多见,多以评论家充当,评论家和策展人身份其实有着很大的不同,最不同的特点是评论家是搞艺术批评的理论家,对于展览事务并不一定能全能把握。如:外交公关、推广与协调,在国外两者都是独立存在的身份。由于中国的特殊背景下,两身份的模糊也不奇怪。

 

策展人在中国上世纪90年代出现,在本世纪初已成规模,但很多情况下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国内没有策展基金,展览到目前也只能靠企业赞助或艺术机构本身运作或存活。早期的策展资金都是靠个人赞助,如89大展)或艺术家凑钱做展,如“后感性”展、“现象·影像96录像艺术展”。

 

策展人也只是为理想存在,策展人生存只能靠其他身份如教书、撰稿、做编辑、做艺术总监……

 

世纪初策展人地位和影响越来越突显,其地位、各个艺术思潮、流派的形成,都由展览最终定板、实现。因为展览比文本更为鲜活,具现场感,并突显当代艺术的媒介特证:互动、参与与狂欢。

编辑:李璞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