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教育:艺术,历史与政治哲学
0条评论 2011-03-18 10:29:24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鲁明军

[16] 大卫·卡里尔:《博物馆怀疑论——公共美术馆中的艺术展览史》,页51;亦可参见南希·艾因瑞恩胡佛:《精英主义与民主主义:美国艺术博物馆》,金眉译,第1版,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17] 关于“体验”,建筑师埃尔斯沃斯·凯利(Ellswoth Kelly)认为,现代艺术作品所强调的不只是视觉效果,更重要的是作品的体验,而这也恰恰决定了后博物馆自身的“体验性”。参见刘惠媛:《博物馆的美学经济》,页58。

 

[18] 阿奈特·维埃尔(Annette Viel):〈在变动不居的博物馆风景中博物馆的多样性〉,君里译,见:《美术馆》(总第十三期),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页11-16。

 

[19] 刘惠媛:《博物馆的美学经济》,页76。

 

[20] 珍妮特·马斯汀(Janet Marstine):《新博物馆理论与实践导论》导言,页5。

 

[21] 同上,页7。

 

[22] 同上,页6。

 

[23] 同上。

 

[24] 刘惠媛:《博物馆的美学经济》,页56、146。

 

[25] 柯小刚:〈画道,易象与古今关系〉,见道里书院网,http:///view.asp?id=7929。

 

[26] 大卫·卡里尔:《博物馆怀疑论——公共美术馆中的艺术展览史》序论,页17。

 

[27] 柯小刚:〈画道,易象与古今关系〉,见道里书院网,http:///view.asp?id=7929。

 

[28] 汉斯·贝尔廷:〈全球时代的当代艺术与博物馆〉,周飞强、白燕清译,见:《美术馆》(总第十四期),第1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页16。

 

[29] 余英时语。参见氏著:《论戴震与章学诚》(增订本自序),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页2。

 

[30] 保罗·克劳瑟:《20世纪艺术语言—观念史》,刘一平等译,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页177。

编辑:李璞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