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欲将自制飞机捐博物馆 曾飞行20多次
0条评论
2011-03-22 21:07:35 来源:重庆晨报 作者:陈军 甘侠义
2010年11月的一天,在排除故障后,“腾飞”号开始试飞,10多个好朋友从四面八方赶来帮他的忙。有的抬机翼,有的抬机身,好不容易才把这个大家伙推到村子附近一段新修建的公路上。
“把前轮拉起来20厘米,保持速度,缓降……”随着“嗡嗡”声响起,红色的“腾飞”号真的飞起来了,虽然离地只有3米多高,飞了不过10多米,但也算成功了。
飞行20多次,跑坏3个轮子
飞机的第二次飞行是在央视科教频道的镜头下完成的。节目播出后,大足一带的不少家长都带着孩子到他家参观“腾飞”号。
“腾飞”号要助跑300米,速度稳定在60公里左右才可以离地飞行一小段。曾强的飞机轮子就像搬运工人使用的推车轮子,难以支撑60公里的时速,损耗很严重。
首次试飞时,飞机的右后轮在滑行前就突然坏了,在众人推动下的飞机就像一个右腿有伤的人,“一跛一跛的。”不过,外地前来参观的爱好者给他进行了指点,马上换了一个新的。
如今,“腾飞”号已飞行了20多次,每次飞行时间不长,但轮子已跑坏3个。“以前觉得轮子不重要,但要飞机起飞,轮子相当重要,甚至和机翼是一样的重要。”曾强说。
将飞机捐了,再造第二架
“现在,我准备将它捐给神州航空俱乐部博物馆。”前几天,他致电俱乐部的负责人谢东,主要目的是想让更多的人来看他造的飞机。“我们农民也能造,如果有钱还可能造得更好看,以后我老了,还可以跟儿子说,我曾制造过一架飞机,现在博物馆中,能让飞机飞起来,此生无憾。”
据了解,神州航空俱乐部博物馆位于江津农业园区。目前,基地已花几十万元从北京购回一架歼六战机展品,并会逐渐收藏各种飞机模型。
曾强说,他已经开始试制第二架飞机,到时也会到江津去开着“腾飞”号再飞一次。
【编辑:耿竞鸿】
编辑:admin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