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买家频出手:终极收藏还是疯狂
0条评论 2011-04-07 09:48:59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郑起

 

探因:高估价值?存心捣乱?

 

尽管中国买家尚未给出一个拒付钱款的确切原因,但据业内知情者说,买家反悔多半是由于他事后发现自己拍得太贵了。据了解,制作于清乾隆30年(1740年)左右的官窑粉彩镂空瓷瓶,采用工艺复杂的双壁设计,透过外层大瓶可以看到内层的小瓶,卵形的瓶身有四组螺旋形装饰,每组都漆有鱼戏水的图案。目前,除了台北故宫有一件类似藏品外,存世的仅此一件,所以堪称绝品,拍得好价钱也在情理之中。

 

但拍卖结果揭晓后,中国国内收藏界有关此瓶“格调不高,过于艳俗”、“除了匠气还是匠气,除了繁缛还是繁缛”的议论便此起彼伏。江苏省工艺美术馆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王东伟直言5.5亿人民币的价格太贵,“三四千万差不多”。甚至还有专家质疑此瓶的真伪——约翰逊先生说,这只瓷瓶是在已故父母的旧居阁楼上找到的,至于瓶子怎么从中国来到英国,又来到他们家,约翰逊说不清楚。而一件艺术品弄不清楚传承序列,正是收藏的大忌。

 

在一片质疑声中,中国买家信心开始动摇,以至于拒不付款。此事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除了“高估价值”而反悔的推测外,一些声音还认为这是买家在存心捣乱,为的就是不让别人拍下这只瓷瓶。但知情人士说,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拍卖前参拍者都交过保证金,毁约就意味着保证金无法拿回,并且信誉扫地,没有人愿意这么做。

 

背后:“假买家”越发普遍

 

4日消息一出,那位反悔的中国买家一时间成了众矢之的。很多网友不解,买东西都是看准了之后才买,哪有买了之后又反悔的道理?归根到底还是一个诚信问题。目前艺术品市场多的是“假专家”、“假鉴定”和“假文物”的“三假问题”。人们一般习惯于将矛头指向那些提供假文物的所谓藏家和知假卖假的拍卖行,却忽视了买家的诚信状况其实也很成问题。据记者了解,像这次买了又拒不付款的情况,在中国艺术品拍卖界非常普遍,以至于一些拍卖行从不认为落槌就是成拍,拿到了钱心里才会安定下来。

 

据《青年报》

 

新闻延伸

 

去年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额世界第一

 

法国专业网站“艺术价格网”(Artprice)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额达31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33%,成为世界第一。

 

数据还显示,去年全球艺术作品拍卖交易额排名前三名的艺术家分别是毕加索、齐白石和安迪·沃霍尔,而排名前10位的艺术家中,中国艺术家占了4位。除齐白石外,张大千排名第四,徐悲鸿和傅抱石分别位居第六和第九。年青一代中国艺术家给人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在全球拍卖交易额排名前10位的当代艺术家中,中国占了6位。

 

另据统计,在这份艺术品拍卖排行榜上,美国、英国和法国在中国之后分列第二至第四名,交易额分别达到28亿美元、18亿美元和4.75亿美元,占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交易总额的30%、19%和5%。

 

统计拍卖成交额的艺术品包括绘画、雕塑、素描、摄影、版画、海报等作品。分析称,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推动了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中国艺术品拍卖交易额从2007年的全球第三到2010年全球第一只用了短短3年时间。

 

佳士得亚洲区总裁弗朗索瓦·居里埃尔说,2010年佳士得全球拍卖20%的成交金额(不包含买家佣金)来自中国买家,这一数字在2009年为16%,5年前仅为7%。

编辑:颜媛媛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