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曲的力量
“我也画建筑里的梁柱,梁柱看起来很有力量。但是吸引我的也不完全是形式上的感觉,关键是这种结构里面有智慧、有灵动,同时还有力量,这些特点催生了我创作的欲望”。
王怀庆画中的建筑,不像人们惯常所见的西方现代主义建筑那么挺拔,更没有工业感,他建筑中的力量里含有一种扭曲的姿态,一种生命的姿态。一根普通的立柱,在构图里、在形式上都给人以扭曲挤压的感觉,从中反而透出一种对重力的反抗。这与其说是形式上的效果,倒不如说是心灵的要求。
“我要求有这么一种力量,一种折不挠、压不弯的力量。我希望自己有,因为我太弱。所以我就很崇尚这种东西。”
灵感的闪动
在王怀庆的画室里,到处摆放着中国古典家具。相较于建筑的力度,中国的家具就显得比较阴柔了。“尤其是明式家具,因为它是文人思维的产物,线条非常柔美蜿蜒”。
王怀庆在创作中表现中国传统家具时,更多地采用了见棱见角的形式,消除了柔美感。也许如他所说的,自己身上并没有中国明清传统文人的气质,无法与之在骨子里产生共鸣。但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传统博大精深,不深入体味,会根基不足;而太过深入,则难免被传统裹挟了去,艺术家自己就有被吞没的危险。
“我很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但我时刻要保持跟它的距离,这个距离是我对它的热爱,也是我的创造性对它的排斥。我想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前人固然值得敬仰,但创造自己的独特更是艺术家的追求。可以五体投地,但要保持清醒的警惕。“如果你想做自己,如果你有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创作欲望,你就会不自觉地与它拉开距离。这不是狂妄自大,而是受到传统和他者智慧的启发,也想让自己的艺术中,出现灵感的闪动。”
王怀庆就是这样在自我创造与传统遗产之间去寻求平衡。传统是根,带他识物结人;自我是魂,悠游于世间,采万象万物,皆成心图。这就是他所追求的创作状态:
“不失重,能飞翔”。
【编辑:耿竞鸿】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