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的作品之所以在八十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刚起步的时候就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与他一贯的艺术主张不无关系。他的艺术思想是以其创作实践为基础的,这并不在于他文字功底和演讲能力本身的魅力,而在于他总能够一针见血地触及当代绘画的要害问题。
吴冠中颇为欣赏石涛的绘画,称其为中国现代艺术之父,对石涛的“一画之法”有着自己的深刻理解,认同石涛“受与识,先受而后识也。识然后受,非受也。”的观点,主张艺术家应该根据个人的独特感受创造能够抒发个性的笔墨风貌,反对程序化的陈陈相因,将感性认识、个性情感的抒发提高到首要位置。他在1979 年发表于《美术》上的“绘画的形式美”一文中谈道,“情与理不仅是相对的,往往也是对立的。……画家当然起码要具备描画物象的能力,但关键问题是能否敏锐地捕捉对象的美。理,要求客观,纯客观;情,偏于自我感受,孕育错觉。严格要求描写客观的训练并不就是通往艺术的道路,有时反而是歧途、迷途,甚至与艺术背道而驰!”真正的艺术,需要纯洁的感性,在纯洁的感性里,我们看到的都是超越我们视线的事,却又都是我们“看”见的事,是一种自然地心象。而风格是作品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相信自己的眼睛并忠于内心的真实感受是形成绘画风格的必由之路。风格是可贵的,但它往往使作者成为荣誉的囚犯,为风格所束缚就无法创造新境。艺术需要在不断地自我否定中才能发展。能够始终存有一个自由的灵魂,而不受制于社会舆论的偏见是一个艺术家生命长盛不衰的法宝。所以艺术创作者情感的表达才是艺术作品的灵魂所在,脱离了创作者的认识,为技巧而技巧,实际上是失去了艺术创作的真正涵义。这番理论在那中国当代艺术刚刚起步的年代无疑相当先进的,这也是吴冠中的作品于当时中国艺术大环境而言颇有鹤立鸡群之感。1989 年香港佳士得又推出了吴氏力作《高昌遗址(101.6105cm),这件大幅作品虽然是以中国笔墨的画法来处理中国风景,但整体上却具有西洋画风格。拍卖原估价15 万至20 万港币,经各路买家几十个回合较量,价格最终定格在了170 万元港币,创造了当时在世画家的市场最高价。这无疑表示了吴冠中的绘画思想颇为市场和人们所接受,当然,这也与八十年代香港的国际艺术氛围有关。
吴冠中一生为了艺术“搜尽奇峰”,走遍国内外大江南北,进行大量的写生和采风。他的作品题材不仅范围广,而且常常是前人所不曾眷顾的对象。他总是从平凡处着眼又总能使自己的作品别出心裁,耐人寻味。首先是他对江南景色的描绘,吴冠中出身于江苏鱼米之乡,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坏有着身后感情。白墙黑瓦、低矮的屋舍,柳绿桃红掩映其间,河道纵横,水田密布,桑园、竹林包围着村子,纵横交错的芦苇丛,南往北来的船只,桅杆,帆影等,这些处处蕴含诗情画意的美景是吴冠中最喜欢表现的对象。
其次是对北方村落的描绘,这些作品主要集中于20 世纪70 年代。当时吴冠中带病随师生一起被下放到河北农村劳动,使吴冠中对庄稼地里庄稼以及北方村落的朴实祥宁日久生情,产生了弄弄的画意。青高粱、玉米地、棉花、野菊、石榴,还有圈养的牲口,林中白鸡,晾衣服的农家小院等一系列农村题材的作品由此诞生。
再者是对别国风景的描述。90 年代初期,吴冠中先后应邀到法国、日本、英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写生并举办展览,有机会接触到更多不同民族的多元文化和不同国度的风土人情,创作了不少体现异国情调的油画作品。如日本的富士山和渔港,挪威的港口、英国的室内酒店、印度尼西亚的小街市等。这些画作无一不是吴冠中致力于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图把西方现代艺术的艺术形式规律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及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大胆探索,极力发挥,在油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方面为后人开启了一片值得分析与借鉴的新天地。
国内九十年代,中国当代艺术起步不久,艺术理论的发展水平无疑与吴冠中先生的艺术思想相去甚远,这也直接影响了国内艺术市场对吴冠中作品的接触程度与港澳等国际艺术市场颇有差异。九十年代吴冠中在佳士得突破百万之时,在国内市场却反响平平。1993 年他的两幅同名《江南水乡》的作品在广州嘉德拍卖会上分别以5.2 万元和11 万元成交。1997 年他的作品《群虎》被中国嘉德拍至77 万元,1999 年他的《水乡》在太平洋拍卖会上以7 万元成交。
吴先生的很多画都是漂亮的灰色调,颜色偏暖,黄黄褐褐,却一点也没有脏和粉气的感觉,很漂亮,很和谐。他绘画的艺术魅力,已经包含了抽象美的因素。他“长期探索用点、线、面、黑、白、灰及红、黄、绿等有限数种元素来构成千变万化的画面,展拓画幅,在点、线的疏密组合中体现空间效应。”优秀的绘画作品,其激动人心之处往往不是对物象照相般的摹写,而在于其所提炼的自然物象的形象符号的组合关系所传达的那种情调意味或哲理。吴冠中先生绘画作品中的点、线、面,本身就在诉说,传达着隐藏在其中的某种情绪表现着某种意味。这比具体的形象还要打动人。画作描绘的具象,似乎已经无关紧要了。
人们在欣赏一件精美的艺术作品时,有时很喜欢说这样的话语,“看起来很有节奏”、“有诗意”,这种节奏感其实就是一种音乐的韵律感,这种诗意其实就是作品的意境美。吴冠中先生的作品,追求的是从绘画对象中提炼最能打动人心的部分,以这种方法来追求绘画的意境。当然,这种意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其实并没有完全脱离对象。吴冠中先生自己也曾说,“我作风景画往往是先有形式,先发现具形象特色的对象,再考虑其在特定环境中的意境。”他甚至重视错觉,以此来摆脱现实物象对画面意象的干扰。他在作品中竭力去捕捉美,表现意境之美。当然,这种意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其实并没有脱离对象。吴冠中先生说,“我作画往往是先有形式,先发现具形象特色的对象,再考虑其在特定环境中的已经。”
编辑:颜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