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粉彩「蟠桃献瑞」图圆盖盒以3500万港元被拍品提供方自行买回,在拍卖会后以2亿港元私下成交
香港苏富比饱受期待的“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萃”拍卖会上,精华拍品一件接一件地被拍品提供方自行购回,及时地提醒了我们中国拍卖市场并不总是那么火爆。77件拍品中有22件被拍品提供方自行购回,包括头号拍品——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锦鸡花石」图胆瓶。此前苏富比亚洲区副主席及中国艺术部国际主管仇国仕(Nicolas Chow)曾称此瓶乃是“所有中国瓷器大藏家在清瓷收藏中的终极藏品”。然而在场上,此瓶却以1.7亿港元(2180万美元)被拍品提供方自行购回——苏富比此前对此瓶的估价逾1.8亿港元。
拍卖场上坐满了人,站立的空间也簇拥着观众。然而从一开始,拍卖本身却相形冷清,电话出价方面几乎没有动静,自然不是什么好迹象。这场拍卖会遇冷的第一个兆头便是另一款精华拍品——清雍正粉彩「蟠桃献瑞」图圆盖盒以3500万港元被拍品提供方自行购回,低于估价下限4000万港元。这是11件被拍品提供方自行购回的拍品中的第一件。
这场拍卖会此前广受讨论,乃是因为玫茵堂珍藏被公认为是仍在西方私人手中的最好的一份中国瓷器收藏,由在菲律宾的瑞士藏家斯蒂芬和吉尔伯特·裕利(Stephen and Gilbert Zuellig)在知名古董商仇炎之(Edward Chow,仇国仕的祖父)和桂斯·艾斯肯纳奇(Giuseppe Eskenazi)的协助下历经50余年而成就,其中这77件拍品则构成了元、明、清代瓷器佳品中的精华范例。
如今的问题是,为何其中如许拍品并未卖出去。这些拍品和最近创下拍场纪录的那些瓷器间最明显的差别在于其朴素的特性。其中既没有中国大陆买家们狂爱的那种奢华艳丽的清代瓷器,也没有哪件拍品的来源能够激起爱国主义冲动。没有一件拍品像班布里奇斯(Bainbridges)拍卖行的那款花瓶一样是由外国军人掠夺自圆明园或什么地方的。所以要说是预期过高了。
中国大陆藏家的进入无疑改变了中国艺术市场的游戏规则,对何种拍品“有价值”的观念愈发的难以捉摸。正如仇国仕在拍卖后评论称“市场设定了自身的价格”。结果是本场拍卖取得了3.99392亿港元(5120.4103万美元)的总成交额,低于7.1亿至10.7亿港元的预估总成交额,而那款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锦鸡花石」图胆瓶在拍卖会后以2亿港元私下成交,符合苏富比拍卖前的估价。究竟是谁买走了它,还尚不得而知。
【相关阅读】
【编辑:成小卫】
编辑:成小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