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金在保证谁的利益
0条评论 2011-04-21 14:05:55 来源:《顶层》 作者:顾婳琳/编译

 

盛衰沉浮

 

虽然阿诺特的巨额保证金让他最终失去了他的拍卖行,但是整个拍卖行业并没有受到很大的阻碍,因为艺术品市场从 2001 年“9-11 事件”之后开始逐步回升了,拍卖行的保证金制度也随之风行起来。2007 年,苏富比拍卖行发布了价值9.02 亿美元的保证金,比2006年翻了一番,比2005 年增长了1.31 亿美元。这种机制强调了在泡沫经济的时候艺术市场如何被人为抬高的,慷慨的财务协议精心地把拍卖行和他们的重要客户联系在一起。当泡沫破裂,2008 年至2009年间保证金几乎被取缔。现在,它们又回到了人们的视线:在今年二月伦敦的拍卖行里,关于表现主义、现代主义和当代艺术品拍卖夜场上又重新出现了保证金和不可撤销的投标,总价值达到了3420万英镑。

 

然而这一次,拍卖行改变了他们的策略。他们不再拿出自己的钱,而是把这种风险转嫁给了第三方。因为大部分的拍卖行在 2008 年9月的金融海啸中受到了重创,库房内堆满了销售不出去的油画资产。

 

关于保证金制度在艺术经纪人中引起了不小的分歧。有些经纪人喜欢这种制度,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很有创意的做生意的方式。伦敦赫利-纳哈德(Helly Nahmad) 画廊的负责人说:“保证金为市场提供了额外的选择,为卖家增加了资产的流动性和信心。保证金就如同保险一样简单。”而有些人则认为,从法律规范的角度而言,这种做法走在了合法性的边缘,对竞拍者并不公平。因为参与交易的人并不知道他们可能被具有优先权利的人或内部人士抬高竞价,而后者在交付保证金之后就不用担心拍品会拍出多高的价格。

 

“藏家在竞拍的时候应该知道拍卖的透明性。而现在关于保证金和第三方担保人的信息被隐藏在了拍卖图录的后面。”美国艺术经纪人协会 (ADAA) 总裁露西-米切尔-英尼斯这么说,她还暗指拍卖行在确保电话投标人和现场投标人完全理解竞争现状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也有人指出这种制度和实践并不清晰。由菲利普斯-德-普里拍卖公司开发的“全权委托”项目——一个由藏家、商家、策展人和艺术家主持的创新项目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全权委托”的战略试图将该拍卖行自身打造成亲艺术家的展出者和艺术催化者的身份,而不只是一个第三方的拍卖地。去年 11 月的第一期委托拍卖由前佳士得拍卖行国际当代艺术部主任菲利普•

 

赛格罗特(Philippe Ségalot) 主持,而现在他效力于法国巴黎春天百货集团董事长弗朗克斯-皮诺特(Francois Pinault)。赛格罗特从他自己的客户那里准备了33 件委托作品,包括他所效力的皮诺特。33件作品中有 7 件作品受到了第三方的金融保证。在拍卖的过程中,赛格罗特和他的助理采取电话出价的方式竞拍,而拍场上其他的买家也在竞争同一件作品。这种信息的不透明和复杂的关系网络使得“全权委托”的拍卖会显得很不公平。因为如果某件拍品被高于保证金的价格拍卖掉,多出来的盈余拍卖行会与第三方保证人一同分成,这样一来提供保证金的第三方无论拍品被拍卖与否都能坐收渔翁之利!

 

其实,透明性是最基本的底线。经纪人们也承认佳士得拍卖行的第三方体系是有缺陷的,因为这种体系很有可能使拍卖行对外公布的价格和保证人实际支付的价格相左。此外,保证金的额度还受到第三方的控制,而这些第三方却和被拍卖的艺术家作品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他们支持并只为他们合作的艺术家作品投标。佳士得拍卖行国际商务部总监珍尼弗•扎托尔斯基 (Jennifer Zatorski) 指出:“我们大部分的第三方担保人是参与了竞拍,但是我们也公开宣布了‘有利益关系的投标人参与竞拍’这个消息,从而使我们的拍卖行为更加透明。”

 

对于拍卖行而言,他们非常热衷于扶植保证金业务的发展。扎托尔斯基说:“我们努力试图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所以我们希望增加我们第三方的来源,但是目前还没有那么大的资金额可以进一步推动第三方的保证金服务。”

 

供给和需求

 

第三方的种种利益关系使得拍卖行不得不再一次和以前一样,自己提供保证金。“只有这样拍卖行才能获得最大的回报,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挣到最多的钱。”一位经纪人透露。但是如果拍卖行自己提供保证金,也会有问题,有人指出:这样一来拍卖行会通过偏袒自己担保的作品从而把拍卖行的受托人责任推向卖方。

 

那么,保证金的回归有没有在市场繁荣的时候刺激了艺术品的销售呢?“伯纳德-阿诺特的悲剧仍让人记忆犹新。保证金虽然开启了人们涌向市场的欲望,但是风险还是不小。”某拍卖行前雇员这样回答。但是更多的业内人士保持乐观,艺术批评家、艺术顾问艾伦-舒瓦兹曼(Allan Schwartzman)说:“我个人对这个制度没有什么问题。都是买方需要堤防的问题,这个市场很有趣,当然也很复杂。”他还补充道,“从表面看,拍卖行是一个透明的、可见的市场,但事实并非如此。对于艺术品价格的操纵还有许多其它的方式,而保证金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为艺术市场并不是一个纯粹的供给关系的联姻,牵扯到了太多的人际关系和利益趋同。”

 

 


【编辑:颜媛媛】

编辑:颜媛媛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