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收益率惊人
银行开卖另类理财产品,不仅仅只有艺术品投资。2008年,国内银行第一款挂钩红酒的理财产品面世时,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但当时标榜抗通胀、跑赢CPI的另类理财产品,对于投资者而言仅仅是一个“概念”。而如今,银行另类理财产品的队伍在不断扩大,工行推出了“红酒”理财、白酒收藏的“投藏年份酒”收益权信托理财等,都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加息,银行的投资渠道非常有限,要想创新吸引客户并不容易。而艺术收藏品、红酒等市场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且近年来受到热捧。投资者如果没有专业知识,只能是望洋兴叹。银行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与信托公司合作,依托专业艺术品投资顾问公司,将艺术品、红酒等的投资门槛降低,使得更多投资者可以分享收益。
数据统计显示,目前,艺术品投资产品的年化预期收益率平均设定在7%-10%左右,远高于平均水平,颇为诱人。
当心“金融泡沫”
不过,多年从事投资的业内人士却从这种“火爆”的现象中看到了不好的苗头。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表示,在天津文交所交易的画作,是一个典型的金融泡沫。“艺术品投资市场的泡沫开始不断增大,而天津文化产权交易所更是给其添了一把火。”有业内人士表示,“就像荷兰著名的‘郁金香’泡沫,现在艺术品的价格已经脱离了其本身的价值。”从艺术品投资的现状来看,如不严加管理,艺术品泡沫破裂是早晚的事。“信托公司是否要对一个泡沫已相当大的产业进行投资,应该给予谨慎考虑。”
一旦泡沫破裂,金融机构及其投资者都将不能独善其身。目前大多数金融机构发行的艺术品投资产品并非“保本”。也就是说,如果艺术品市场泡沫被挤破,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很可能会损失惨重。
业内人士表示,投资者应警惕投机心态,投资艺术品产品不能只看到它吸引人眼球的“预期收益率”,更要对它的投资对象、专业能力、运作模式和风险控制机制等做全面的考察和评估。同时,在运作模式上,投资者也要明白金融机构是否能保证本金的安全。“仅为一个很可能看得见却摸不着的预期收益,不值得入场。”
【编辑:颜媛媛】
编辑:颜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