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永乐2011春拍中国书画精品赏析
0条评论 2011-05-20 11:32:44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李可染 (1907 – 1989)

 

\

Lot 395《看山图》 估价:RMB 1,800,000-2,200,000

 

李可染喜欢牛的强劲、勤劳和埋头苦干的精神,所以从四十年代一直到他去世,牧牛一直是其乐此不疲的创作题材。李可染曾讲:“回忆当年郭老(郭沫若)与吾通往重庆郊区金刚坡下,吾始画牛,郭老写此诗三十六行,盛赞牛之美德,并称之为国兽,益增我画牛的情趣。”显然,李可染笔下的牛,即有大师一“孺子牛”精神的自况自策,又有老人一牛之“国兽”精神来比拟世世代代勤劳的平民大众。李可染对牛的礼赞,既是对普通劳动人民质朴勤劳性格的礼赞,又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颂扬。

 

本幅是李可染六十年的精心佳作,也是此题材达到艺术高峰的时期开始。近处牧牛用笔用墨大胆、凝重、泼辣,墨韵十足,牛儿神态悠然自得,一派田园牧歌的温馨情趣。牛背上的牧童下笔疾速,线条筋道而富有弹性,动态微妙,考虑其姿势即有变化又稳定性十足,质朴而富有生活情趣。而远处大面积的山峦远岫,层峦迭嶂,一下子便把画境推向了深远之处,引得观者对山川风物的热爱之情,对质朴平淡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傅抱石(1904 – 1965)

 

Lot 396 《赤壁泛舟》 估价:RMB 2,000,000-2,200,000

 

宋苏轼于元丰五年秋游赤壁,有《前赤壁赋》之作,三个月后再游赤壁,又作《后赤壁赋》。两赋是傅抱石经常描绘的题材,既是描绘山水之美,又表现傅抱石于文中所绘人物的心态虽相隔千年却相互契合的情怀。

 

作品构图采用长条幅形式,远山为背景,山体雄伟,危崖陡峭高耸。中间则一片空白,显示出江面的宽阔。近景则一叶扁舟,船上人物线条潇洒流畅,虽眉目细小,但却面容恬淡,超凡脱俗,意态神韵皆为古人特有,生动而传神。“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情景跃然纸上。作品上部画危崖绝壁,用竖线条,下部一叶扁舟,用横线条破之,上下纵横相映成趣,构图简洁而大胆。人物精致,神采奕奕。于磅礡大气中见精微,于蓬勃生机中见率真的高妙境界。颇得“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之情怀。

 

于非闇(1889 - 1959)

 

本幅作品创作于1930年初,这一年正是于非闇从早年师宗白阳、青藤的写意花鸟向工笔重彩的过渡时期。因此从画面题款书风来看,尚未形成他后期惯用的“瘦金体”书风,这种略带元人风格的行楷书体在其后来的工笔画作中极少用到。于非闇的工笔花鸟从明代陈洪绶双钩着色入手,远溯宋元,尤得宋院体画精华。本幅作品亦是如此。“他勤心而虚心,每一张画都是他精心设计、精心构思、到处写生、到处征求意见而成的,每一张都有一小部分的创造史。”(胡絜青《想起了于非闇大师》)题跋中于非闇自嘲“胆大妄为”、“太不自量”,实为其研习探索精神之反映,舍惯性手法而挑艰难途径行之。花朵娇艳丰茂,设色淡雅、笔墨清秀洒脱。于非闇自幼就喜养鸟种花,喂养昆虫,平时经常到公园写生名花珍禽,体验所画对象的形神。画作中的蜻蜓、蚱蜢、蜜蜂皆从写生而来,将传统艺术的精华与师法自然相结合,抓住物象的重点去表现,造型准确,细致精微又生动传神。清丽秀雅的花朵、展翅于花上的蜻蜓、飞舞于花间的蜜蜂、静卧于藤蔓蚱蜢,动静结合,整个画面赏心悦目,宁静而雅致,极具文人情怀,实为于非闇早期工笔草虫的精品。

 

刘墉 (1719 – 1804)

 

Lot 486 书法 估价:RMB 250,000-300,000

 

刘墉是乾隆十六年的进士,做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通经博史,以善书与翁方纲齐名。乾隆年间,书风盛行。刘墉的书法初学赵孟俯,后学董其昌,后博采众长,泛学诸家,本幅作品为刘墉临初唐书。虽作品为临摹之作,点画转折全由古人法帖而来,且能举重若轻,转化妙用而不留痕迹。笔画圆软,然精华内敛,最能体现其“棉里裹铁”的特色。全篇笔画以丰润为主,然不乏细瘦如金的笔画,肥瘦呼应,相互变化,独有一份自成万态的情趣,正所谓“貌丰骨劲、味厚藏神”。且本幅作品是在极光华的蜡笺上所作,墨色浓厚,沉而不浮,其深厚功力可见一斑。

 

郭沫若 (1892 - 1978)

 

1944年郭沫若先生曾为同题材的第一幅作品题诗:“阮咸拨罢意低迷,独坐瑶阶有所思,一曲熏风天末奇寄,芭蕉叶绿上峨眉”。阮咸,乐器,晋阮咸所创制,故名。此幅《罢阮图》创作于1962年。画中仕女二人,构图简洁,人物刻画细致入微。仕女容貌端庄,颇具唐人风范。画中鬓发及乐器均以淡墨晕染,衣褶腰带线条流利洒脱,随风飘落的树叶配合周遭“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留白,营造出孤高离俗而又闲逸自适的情致。

 

陆俨少(1909 - 1993)

 

Lot 561 《微雨初霁》 估价:RMB 800,000-1,200,000

 

陆俨少先生在山水画中独创了两种新技法,一是“留白”,二是“墨块”。所谓“留白”就是以水墨留出白痕,这种白痕在陆先生的作品种多数用来表现云雾,也可以被看成泉水、山径和浪花。留白要以墨色反衬,所以陆先生又创“墨块”法,以浓墨积点成块。陆先生还擅长用长线条描水勾云,他的水纹描绘写尽了江波万态。他的勾云是以较细的拖笔中锋画云的阳面,以较淡而毛的环曲线条勾云的阴面。是幅《微雨初霁》陆俨少先生运笔自如;流畅飞扬,极其具有飞动之气势。对于云之阴阳两面,以墨之浓淡表现而出,泾渭分明。 以积墨成块,层层迭迭,或以线条勾之;或下笔审时度势,计白当黑,回环反复,留白之处恰到好处,自然之极!更为精彩的是,勾云与积墨二者共享,山石前用墨积蕴,而山石后有以线勾烘而出,动静分明,机具神采,气象万千。

 

贺天健(1891- 1977)

 

中国的山水画,是人化的自然、得之于山川之灵气,至深至鉅。贺天健少年时即工习山水,早着才华。他初从四王、吴历起手,师法王时敏的披麻横点、王石谷的“硬皴接笔”,打下笔墨基础。后遂上溯南宋,研习李唐、夏圭,继则会心黄公望、王蒙之元人笔意。是幅“赤壁夜游”即是贺天健以现实山水印证古人皴法之代表佳构。画作中披麻皴、“解索皴”、 “牛毛皴”等古人之技法经贺天健结合实地写生,在其胸中融会贯通。皴法舒展、轻松自然,画风清秀淡雅,恰到好处的将线条的柔美、恬淡与笔墨的湿润表现出来,着意发掘赤壁山川之灵秀,使画面呈现出放射、修长、波动、活泼、流畅和升腾的韵律情致。实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因而其皴法得之于山川,而山川复可印证其皴法。画作中山石的明暗、青绿的运用则是其受浙派戴进影响,层层尽染,沉厚匈满,设色讲究层次,多用复色,法度谨严,颇得“来人格律,元人笔意”,而能自创新境耳。

 

\

Lot556黄胄 多福多寿 设色纸本 立轴

估价:800,000-1,000,000 题识:多福多寿。黄胄。钤印:黄胄梁氏、雨石居

编辑:颜媛媛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