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中望:穿透时空
0条评论 2011-07-08 12:07:35 来源:殷双喜 

在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的发展进程中,傅中望是一位十分重要的艺术家,他是那一时期从写实主义雕塑转向现代雕塑的先行者之一。虽然时至今日,写实性的雕塑仍然是学院教育主流,但是许多雕塑家在写实语言中注入了观念,运用写实的方式表达现代人的生存状态。而傅中望则在1980年代中期,就进入了现代金属雕刻的探索,1980年代的末期,他从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形式中提炼出现代雕塑的审美方式,以《榫卯结构》系列完成了中国雕塑艺术本土性的转化。1994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画廊举办的隋建国、傅中望、张永见、展望、姜杰五人雕塑系列展,是中国当代雕塑发展中的重要转折,他们开始涉足于雕塑与装置的结合,探讨空间、材料、现成品与时代文化的联系逻辑。整个90年代,傅中望致力于探讨现代材料与形式结构的结合,以抽象的视觉形式思考个人在现代社会的生存状态,作品具有对当代现实的强烈关注,其代表性作品为《异质同构》、《地门》、《四条屏》等,均具有这种以古观今,穿透时空的反思力度。

 

进入新世纪,傅中望以专业的雕塑语言进入综合材料与装置艺术的实验,创作了许多具有哲理性的综合材料作品。这些作品形态多样,但无一例外,均具有很好的材料运用和强烈的视觉力度,并且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炼出一个重要的主题,即现代人与其生存环境的空间关系。这种人与环境的关系,不仅表现为人与生活空间的冲突,也表现为人与历史文化形成的精神生活空间的批判性继承。《框架中的摇篮》、《帽子》、《四季花瓶》、《位置》、《长寿椅》等作品都表明傅中望对于传统文化的整体性反思。他打破了原有的传统架上雕塑的单体与基座形式,以复数性的作品单元加以组织结构,表明他真正深入理解了材料、材质、空间对于观念表达的重要性。在当代中国雕塑家中,傅中望属于精通材料语言,善于思考,总是会给予我们意外惊喜的创造性艺术家。

 

殷双喜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美术研究》副主编

 


【编辑:耿竞鸿】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