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笔下的女王
弗洛伊德的创作理论
就算是女王也可以缺点暴露
这就是卢西安-弗洛伊德的创作理论,不断寻找那诱人的丑陋、脆弱、敏感的东西,或者说是他内心的东西。他不需要依靠祖父的名气生活,但很多时候他就像是祖父附身,或者说是祖父理论的艺术实践者。
卢西安-弗洛伊德1922年出生于德国柏林,由于是犹太人,为了逃避越来越强大的纳粹势力,1933年全家移民英国,并且在1939年得到了英国公民的身份。他15岁时进入工艺美术学校,1939年进入英国圣工会绘画学校,受业于校长莫里斯门下,之后进入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学习,并且当过一段时期的商船水手。1944年,卢西安-弗洛伊德在李费佛画廊举办了第一个个展,其中包括如今很著名的作品《画家的房间》。
从1940年代到1980年代,卢西安-弗洛伊德定居在伦敦,无论作为艺术家还是普通人,他都很难相处,他总是让自己处于一种孤僻和封闭的状态,远离喧嚣的国际艺术潮流进行创作。卢西安早期的作品是超现实主义的,1950年代开始绘画肖像,并且多为裸体。而他的绘画对象也常是自己生活中的人:朋友、家人、绘画伙伴、情人、孩子。“我的主题就是自传,希望、金钱、好色,一切都是真实的。”他的绘画风格在1960年代以后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但正是这种反复的强悍的风格使他赢得了极大的赞誉。
卢西安-弗洛伊德给很多名人画过像,包括名模凯特-莫斯,但是“我画人物,不在于他们表现出什么,也并非他们是怎么样,而是有什么发生在他们身上。”因此卢西安很少让模特儿摆出“自认最美的姿势”,他喜欢那种毫无掩饰的缺点暴露,即便对象是英国女王。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其实很喜欢卢西安-弗洛伊德的作品,并且收藏了很多。2001年登基50周年大庆,女王曾邀请卢西安帮她画肖像。这个过程从2000年5月至2001年10月持续了近一年半,但在完成的作品中,女王却显得表情木讷,脸上皱纹深刻。有人说这幅作品发人深省,表现出年迈的女王不再执意于权力和青春,但这张显得“阴郁”的女王画像却遭到了英国媒体的批评,《太阳报》就指责这幅作品是“一种戏弄”。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