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保利春拍现场
轰轰烈烈的2011年春拍结束了,拍卖公司赚得盆满钵满,出货的买家兴高采烈,抢到拍品的买家也付出了血本。回望今年的春拍,确实有许多东西值得思考。
资金明显宽松 拍卖市场疯狂
透过刚结束的2011春拍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国内通胀预期的巨大压力下,部分投资性资金开始进入艺术品市场,导致2011春拍成交额呈明显放大。几大龙头拍卖公司受益尤为突出,保利61.3亿元,嘉德53.2亿元,瀚海24.5亿元,匡时20亿元,与2010年秋拍相比均有20%左右的增幅。与2010年秋拍保利52.8亿元,嘉德41.3亿元,瀚海19亿元,匡时15.6亿元的数据相比,四家公司成交放大了30亿元,如此答卷算得上可喜了。
粗略估算,如果加上国内许多二三线中小拍卖公司的成交增幅,2011年国内春拍成交增长有望达到50亿元左右。与股票、房地产市场庞大的规模相比,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盘子毕竟过小,几十亿的资金流入就可以使行情翻江倒海,目前仅仅几十亿的新资本进场就诞生了齐白石《松柏高立图》4.25亿的天价,如果未来上百亿资本进场抢筹的话,市场疯狂程度将不可想象。
由于国内投资渠道十分狭窄有限,在房市受到国家调控限购,股市低位徘徊的背景下,不少社会游资早已虎视眈眈艺术品市场,一些新成立不久的艺术基金和艺术品投资机构在春拍中也大举杀入。目前国内的10多家艺术品基金的规模已达几十亿元,其中不乏私募基金,由于这些新资金比较宽裕,它们的一大特点就是专盯上千万、上亿的拍品,择贵而买,对市场疯狂“追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风险逐步累积 提倡理性投资
在行情快速飙升的同时,市场风险也在迅速累积。伴随着今年春拍火暴的行情,许多拍品在“高位换手”,不少有经验的大鳄纷纷趁行情高位出货,一些投资新贵茫然不觉接盘买单。在买卖换手中,风险被转嫁给了新手,搞不好有些新手恐怕将永久在山顶上“站岗”了。少数新资金“不求最真,但求最贵”的玩法也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就笔者春拍所观,2011年春拍中的高价赝品还是不在少数的,特别是不少千万元以上的假货在这股投资大潮中最后也都顺利成交了,实在令人称奇。在当前炙热的市场氛围下,尤需提倡理性投资,把风险摆在第一位,升值赢利放在第二位。把艺术品当股票恶炒的做法是要不得的。
【相关阅读】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