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射四季----序陈志光苏州个展
0条评论 2011-08-31 11:19:28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四季”是我为陈志光2011年苏州美术馆个展所取的主题,基于陈志光此次展出的一批新作,即以不诱钢材料分别制作的梅花、菊花、兰花和竹子。我用“四季”来概括陈志光的这批最新力作,不仅是因为这四种花木素有“花中四君子”的美誉,象征了一年四季,更因为这个“四君子”的隐喻所贯穿的人格襟抱,曾被中国文人视为最高的审美境界,代表了他们于变化万千中不变的精神追求。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即是宇宙的规律与人格的统一,亦是中国人推崇的“天人合一”思想。《荀子•儒效》中就有“千举万变,其道一也”的说法;《庄子•天下》中更是有“不离于宗,谓之天人”的定义。可见中国人效法自然,为的还是自我人格的塑造,即从宇宙的变化中寻求自我人格的统一,并以此再作用于不断变化的社会。这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转换,在这样一个转换的过程中一切自然的变化因素都可以用来修身养性,并最终成就自我超凡脱俗的境界。比如象征四季的梅、兰、竹、菊,便分别代表了傲、幽、坚、淡的人文品质,因而使其能够在感物喻志的同时,借此获得人格的升华与独立。

 

今天的中国当代艺术时常会遭遇到传统文化的命题,尤其是在国际交往间,没有传统文化的底蕴从创作的根基上输送能量,就很容易变成无根之水,无本之木。作为一位活跃在国际艺坛的中国当代艺术家,陈志光深感人文基础的重要,他将创新视角拉回自己的文化语境,取传统的寓意纹样梅、兰、竹、菊为语符,创作了这批全新的雕塑作品,不仅是为了在文化上寻求自证,更是企盼能够与传统的人文精神深心相契,从而借助于传统的巨大能量衍生出一种新的文化人格。事实上,陈志光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是情有独钟,很早便钻研于书法艺术,造诣颇深。尽管他的主业是从事雕塑创作,且一直活跃在雕塑界的前沿,但书法作为一种自我修炼的方式,从来都是与之相伴,未曾间断过。毫无疑问,这为陈志光打下了坚实的传统文化基础,以至于回过头来的时候,他能很快找到传统文化的彼岸,抓住其象征和隐喻的视觉精随。这就是所谓的熟能生巧,巧就巧在驾轻就熟。

 

其实,传统不是一个死的概念,而是一个活的生命,往往就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融汇在我们的血液里,只是我们很容易将其一言蔽之,大而化虚。所以,回到传统也需要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这种细节的深入,抑或也是一种恢复知觉的过程。陈志光就是退回到生活本身,进而才找到自己的语言出路的,某种程度上得益于他近几年回到自己的福建老家。正是家乡的缓慢节奏,使陈志光有了闲暇去体会生活的具体内容,从中感悟出千古不变的传统意识,不仅由此而捕捉到了创作的灵感,也从气质上找到了与传统精神进退自如的契合。这也是为什么陈志光要取梅、兰、竹、菊,包括荷花等象征之物为自己艺术语符的原因,因为这些自然之物所代表的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正是当今物质社会缺乏的精神内容。陈志光以退为进,以这些精神内容为艺术宗旨,当然不是为了简单地回到传统,而是取其文化营养,为的还是给当代社会注入人文的价值。这就像他的艺术并非传统艺术的单纯复制,而是通过材料的重新发现将其喻意不断放大一样。其中蕴涵的创造性转换,不仅是中国当代艺术立足于世界艺坛的根本,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得以繁衍的活水之源。我想,将陈志光这样一批真正创新于传统的艺术作品,放在新落成的苏州美术馆展出确实是再好不过。因为苏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美术馆如何基于历史的传统面向世界开放,陈志光的艺术是一个最好的提示。

 

是为序。

 

杨卫

 

2011.7.19于通州
 

 


【编辑:芳若馨】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