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暴制暴还是以理服人——高孝午软暴力作品展
0条评论 2011-10-09 00:07:49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成小卫

软暴力——2011高孝午新作展 展览现场

软暴力——2011高孝午新作展 展览现场

 

众家评说高孝午软暴力:

 

黄笃:高孝午把艺术在社会中的意义看作是“艺术应该具有一个提醒的功能,就像一个警示牌。”而他这次以“软暴力”为主题的个展生动地再现了人们对习以为常却不应被忽视的一些问题的思考,既让人能感受到一种直接的伤害的暴力,还能体验到一种悄无声息的影响人的生活的软暴力。艺术家用隐喻而抽象的艺术语言表达了对现实世界诸多问题的忧虑和批判,具体通过夸张而变形的雕塑语言加以主观发挥——汽车、房屋、儿童、消费、信息、信仰、欲望等组成的城市表象都被艺术家以“软暴力”视觉形式给予生动的表现和解析。

 

陆蓉之:从出道以来,在雕塑的领域里,高孝午是他那一辈艺术家里面比较成功的例子,但他不满足于市场方面的收获而已,在学术上,他更希望能树立自己的风格面貌,需求不同的题材表现,来传递他所处的时代所显现的各种信息。继2010年的《梦想归来》系列之后,最新的《软暴力》系列高孝午採用组合型的形式,比以往的单体更趋复杂,内容上重返他在《标准时代》建立的市民美学路线。经历了索家庄拆迁事件,身为受害者之一的高孝午,他的《软暴力》重新面对社会现象和人文环境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他所谓的“软暴力”,是一种隐匿型的暴力,靠图像所表达的暗示信息,说明生活中许多不被觉察的暴力性压迫,是高孝午发表创作以来最具有观念艺术气质的一批作品。

 

洪顺章:高孝午的作品自《标准时代》、《城市梦想》之后,一改笑咪咪的表情,很严肃地以“课题性”来观照之、思考之、创作之。新作《软暴力》、《排泄物》、《样板》、《出入》等系列作品更自觉地深入到世相的当下中,让我们读取他的雕塑的“微言软语”。读高孝午的雕塑能发现我们为什么这么快变“软”。

 

夏彦国:很显然,高孝午把自己的艺术创作当做了个人修行的一种方式,同时,他将自己对日常生活中现实软暴力的思考转化为艺术作品,无疑也是作为一位当代艺术家对抗现实软暴力的一种“软暴力”方式。

 

陈文令:高孝午的几个系列作品所呈现的种种的艺术气质大都是一种松的、软的、慢的基本调性。这跟今天人祸大于天灾的所谓“高铁时代”的速度是相左相背的。我曾戏言高孝午虽然祖宗八代都姓高,但他却是极力反对和批判盲目疯尚高速度、高效益、高消费、高政治的“高铁时代”中种种高高高……高字再加一只手就“搞”了,真搞死人呀!这种肆无忌惮的高高高就是一种软暴力。软性暴力终必将会转化为一种硬性的暴力,“9·11”事件便是一例。不管是软的暴力,还是硬的暴力,终究是一种暴力,都会给社会给人生带来一种普遍性的伤害。我们有理由说“不”。

 

结语:

 

艺术家高孝午的个展《软暴力》呈现出了全新的雕塑作品,生动地表现了独特而个性的视觉语言,既能让观众感到诙谐而幽默,又能使观众从中获得严肃的启示与反思。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于2011年11月7日。
 

编辑:成小卫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