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和夫人朱碧琴天国相聚
0条评论 2011-10-28 11:12:15 来源:成都商报 作者:乔雪阳

吴冠中和夫人朱碧琴天国相聚

吴冠中夫人朱碧琴去世 告别仪式昨日举行

 

吴冠中夫人朱碧琴陪吴冠中在黄山写生

吴冠中夫人朱碧琴陪吴冠中在黄山写生

 

昨天,一条消息静静登上各大艺术和新闻网站:10月23日清晨,吴冠中先生的夫人朱碧琴女士去世,享年86岁。昨天上午,“慈爱朱碧琴先生千古”告别仪式在北京举行,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和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等人都亲临现场,送别朱老。

 

朱碧琴1925年生于湖南郴州,毕业于重庆女子师范学院。1942年她与吴冠中相识,1946年与即将赴法国留学的吴冠中结婚,婚后育有三个儿子。1950年吴冠中从法国回国后,朱碧琴来到北京,先后在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北京艺术师范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工作。

 

这对伉俪生前恩爱甚笃,感人至深,吴冠中生前曾多次以朱碧琴为原型创作作品,晚年的朱碧琴患了老年痴呆症,为此吴冠中曾一度停止创作,照顾妻子,更写下诸多文字,充满了相濡以沫的真情挚爱。吴冠中在《他和她(续篇)》中深情地说:“她终身照顾了他的生活,哺育了三个孩子,她永远付出,今日到他反哺她的时候了……他伴着她,寸步不离,欲哭也,但感到回报的幸福。”

 

据吴冠中的儿子吴可雨回忆,母亲直到去世也不知道丈夫已经离世。“她每天晚上都问:‘你爸爸回来没有?’因为以前父亲经常没画完就不来吃饭,我母亲有时就到各个房间找,早上醒来一看床上没人,还问我们:‘你爸爸这么早就走了?又去画画了?真是不要命了。’”

 

吴冠中为妻子朱碧琴画的肖像《画中人》,背面左边有吴老先生亲笔留言:“奔腾、跌宕,画图绕终生,坎坷犹未尽,彩点纷飞迟暮,白发人祈安宁。”右边则是画的标题,有意思的是,“‘他和她’纪念”几个字被随意地划掉了。

 

吴冠中先生多年前曾写过一篇流传很广的散文———《他和她》,记录了他和妻子从相互磨合相互支撑到相知相敬相爱的过程。这对夫妻的晚年风景,又再现在续篇中了。先生在寄稿给《文汇报》时,附信道:此文“写了近半年,不知何年何月能写完,就发了吧,岁月永远流逝,没有句号了”。如今,他和她都身在天国,依然幸福。

 

《他和她》

 

续篇(节选) □吴冠中

 

她成了婴儿。

 

病作弄她,她忘记了有几个儿子,但能说出三个儿子的名氏。早上他守着她吃了药,说好中午、晚上再吃,转身,她将一天的药都吃了。于是他只能按次发药给她吃,平时将药藏起来。

 

每晚,他们各吃一个酸奶,总是她从冰箱里取出酸奶,将吸管插入奶盒,然后分食。最近一次,刚好只剩一盒酸奶了,谁吃,互相推让。因吸管也没有了,她找来小匙,打开奶盒,用匙挖了奶递给他,像是喂孩子,是她没有忘记终身对他的伺候呢,还是她一时弄错了,该递给他盒奶而不是用小匙喂奶。夜,并坐沙发看电视,她不看,看他毛衣上许多散发,便一根一根捡,深色毛衣上的白发很好寻,她捡了许多,捏成一小团,问他丢何处,他给她一张白纸,她用白纸仔细包起来,包得很严实,像一个日本点心,交给他,看着他丢进纸篓,放心了。

 

他两年前病倒,像地震后幸存的楼,仍直立,并自己行走,人家夸他身体好,不像86岁的老人。其实机体已残损,加之严重的失眠,他是悲观的,他完全不能适应不工作、无追求的生活,感到长寿只是延长徒刑。最近她的病情骤变,他必须伺候她。她终身照顾了他的生活,哺育了三个孩子,她永远付出,今日到他反哺她的时候了。他为她活着,她是圣母,他愿牺牲一切来卫护圣母。他伴着她,寸步不离,欲哭也,但感到回报的幸福。但他们只相依,却无法交谈了。她耳背,神志时时不清醒,刚说过的话立刻全部忘掉,脑子被洗成了白纸。他觉得自己脑子的底色却被涂成可怕的灰暗。

 

他有时作些小幅画或探索汉字造型的新样式,每有作品便拉她看,希望艺术的感染能拉回她些许情丝。她仍葆有一定的审美品位,识别作品的优劣,不过往往自相矛盾了。有时刚过一小时,再叫她重看,她问:什么时候画了这画,我从未见过。他不能再从她获得共鸣。没有了精神的交流,他和她仍是每天守护着的60年的伴侣。他写伴侣二字,凸出了两个人,两个口,两道横卧的线,两个点,浓墨粗笔触间两个小小的点分外引人,这是窥视人生的眼,正逼视观众,直刺观众的心魄。

 

2006年3月5日

 

【相关阅读】

慈爱千古——吴冠中先生夫人朱碧琴女士去世

 


【编辑:成小卫】

编辑:成小卫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