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交所重出江湖 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春天”又至?
0条评论 2011-11-04 09:37:2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李高阳

“春天”又至?

 

回想数月前的“文交所风暴”,面对湖南文交所推出的撮合类、非连续交易模式,投资者不禁要问:“这真能避免重蹈前期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疯狂炒作了吗?”

 

对此,北京邦文当代艺术投资有限公司学术研究部总监赵孝萱表示并不看好湖南文交所推出的模式。她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文交所模式就是一场金钱游戏,我不看好这种份额化的模式,文交所未来的情况也并不乐观。”

 

赵孝萱认为,按照证券化的方式做艺术品份额化是存在问题和风险的,各地都勇于尝试文交所模式,出现一窝蜂的现象,“在政策不明确的情况下,都想进来捞一笔”。赵孝萱不主张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是一个纯金融性的行为,她认为应该是艺术品一、二级市场的补充。

 

国投信托总经理吕益民则认为,文交所的艺术品份额价格存在一个悖论,即份额价格可以炒到很高,但并不等于交割价格。上市的艺术品真正拿到拍卖市场拍出的价格,可能跟份额市值相距甚远,份额持有者或将面临巨大亏损。

 

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吕益民表示,“文交所”的做法根本谈不上是艺术品金融化,更谈不上艺术品证券化,“充其量是艺术品的一种交易方式,因为艺术品证券化、份额化必须由金融机构去倡导,要在金融化的基础上,有成熟编制的指数。”

 

但对于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业内也不乏支持和鼓励的声音。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研究员西沐曾告诉本报记者,文交所将进入后份额化时代,过度的管控无助于中国艺术品市场活力的释放,更是无视艺术品市场发展规律的一种短视行为。当下发展艺术品市场的核心基础是发展消费需求,当务之急是建立相应的退出机制,“在后份额化时代,文交所平台是建设与建立中国艺术品市场退出机制的重要关键手段。”
 

 


【编辑:易小燕】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