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模式引争议
0条评论
2011-11-08 13:08:34 来源:新华网 作者:陈灏 许晓青
加强监管
文交所的“涌现”引起了一些争议。主要针对国内个别文交所实行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模式。
首先,部分入市艺术品估价过高、溢价过快,超出艺术品本身价值。其次,证券化后的涨跌变更使得一些人暴富的同时,让部分在高位买进的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
如今,经历了最初的疯狂后,份额化交易逐渐回归理性。
山东文交所总经理杜冰认为,份额化本身是一种创新,但份额化交易模式缺乏有效的监管。他坦言,艺术品升值是有规律的,但是在份额化交易中,由于缺乏监管,一些人为的因素把未来很多年的升值空间预支了。
北京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副所长雷原认为,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的创立是将文化与金融相结合的一项制度创新,是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的一项文化产业创新,没有现成模式可循。他说,当前我国并没有适用法律对文化艺术品份额化进行约束,这也是“争议”的一个主要原因。
此外,艺术品市场的交易环境不完善,也让国内各地文交所面临发展困境。在我国艺术品交易市场发展还不健全的情况下,传统画廊、拍卖领域均存在投机、炒作现象,“假拍”“拍托儿”等甚至成为一些业内人士的潜规则。
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认为,文交所是一个公共交易平台,份额化交易一下子展示在公众面前,市场弊端就暴露得更加清晰。
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艺术品份额化交易面临的问题,不少是探索中的问题,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统一规范,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抓紧完善市场体系,促进资本与文化产业的有效对接。
【编辑:易小燕】
编辑:admin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