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2010中国当代艺术展
0条评论 2012-01-05 09:43:30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张泓

20世纪90年代,一批崭露头角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开始了在海外跨文化语境中的“文化游牧”生涯。

 

进入21世纪,国际交流的日趋频繁与互联网等虚拟技术手段的广泛运用,为年轻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成长与创作带来了一个更具有通约性的文化背景。同时,过于强调差异性的文化符号的挪用与泛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使得艺术家在创作中开始反思一种针对具体文化背景所表现出来的“自我异化”所蕴含的后殖民主义的危机。于是,过度的“中国式叙事”在引发审美疲劳的同时开始逐渐为一种更开放的叙事方式与文化视角所取代。

 

为此,上海美术馆举办“1985-2010中国当代艺术展”。展览第一部分:自省 /重构——20世纪80年代,一批中青年艺术家更多地使用当代艺术的方法把中国元素进行重新阐释与解读,在借鉴一种中国式的表现语言的同时,往往蕴含着自省的文化立场。我们可以把这一时期的特质归纳为某种意义上的对中国性的现代主义反思。第二部分: 观念 /强化——20世纪 90年代的艺术创作,更多地表现为以一种熟练的观念艺术的表现手法与综合性的艺术语言来强调中国文化与中国特质的当代表述。

 

这种表述更多是观念性的,强调文化比较中的差异性,强调中国身份与中国视角。明显的文化符号和身份认同是这一类作品的共同特点。第三部分: 自我 /解构——进入21世纪,中国当代艺术创作更多地立足于当下本土的文化情境,而不再刻意强调观念化的文化差异。这一类型的作品第一感觉中国意味有所减弱,材料选用与作品形态上不再具有一目了然的 “东方性”,但是在作品气质上却越来越显示出中国本土的文化特质与更为积极的“中国视觉”创造。
 

 


【编辑:陈耀杰】

编辑:陈耀杰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