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特意从2011年艺术品秋季拍卖会主体参拍单位中择选17家公司作为样点,对相关资料信息进行分析。数据显示,四大拍卖行2011秋拍总成交额明显低于2010年。
随之风过香江,10月1日至6日,由独占国庆长假之利的香港苏富比聚集人气,以拍品总数3493,总成交额263,197.13万元(RMB),总成交率85.97%的不俗战绩,掀起2011年秋拍的第一个高潮。
继而资本流动,风聚北京,百舸争流,拍场连连。自11月5日以至12月9日,中贸圣佳、诚轩、艺融、荣宝、瀚海、传是、匡时、保利等拍场劲旅轮番举槌,战云密集,此起彼伏的叫价声中,起落有致,悬念不绝,佳绩迭创,稳中有升的基本旋律中,合奏出2011年秋拍的第二个高潮。
12月9日,随着北京保利“金玉盈枝——名贵珠宝与翡翠专场”斩获15,738.44万元(RMB)记录的合页,2011年秋拍第二个高潮宣布圆满构成。
自12月10起,上海区域的聚德、长昊、朵云轩、东方国拍、中福、泓盛、新华、嘉泰等诸家“海派”公司相继在上海展开了新一轮的拍场争夺,酝酿推出2011年秋拍的第三个高潮。期间波澜起伏,花絮纷然,佳绩不断,但总体规模、气势,却不能越过第二个高潮的槛限。因此事实上的2011年中国秋拍的总体脉动曲线,已经基本完整凸显,它们翻卷过中国拍卖史上令人回味、值得思考的新的页码。
总成交额明显下滑
姑且放置其他一些相关因素,只依据雅昌公布的最新数据以及其他市场调查资料,我们先特意从2011年艺术品秋季拍卖会主体参拍单位中择选17家公司作为样本,对其总成交额、拍品总数等相关资料信息进行列表、统计、分类、排序;并对拍卖时段、拍场主题、拍卖内涵、拍卖节奏、拍卖特色以及专场成交额、成交率、最高成交额拍品、最具潜力拍品定型数字等进行胪列展示与抽样分析,以便使我们了解2011年秋拍的基本样态、基本特质与基本趋势,转而对2012年的艺术品拍卖拟定新的观察视角,对而后更广阔的拍场前景拟定新的期望。
统计数字显示,成交率达100%之专场拍卖共16场次,分别为匡时4场,保利3场,艺融3场,苏富比与瀚海各2场,中贸圣佳与嘉德各1场。其主题主要集中在中国书画、佛教造像、御瓷、玺印、陈酒佳酿、珠宝手表等品类。其最高成交额拍品类型及最具潜力拍品类型,亦基本与成交率达100%的拍品类型吻合。成交率在80%以上的拍品,主要集中在中国古代名家书画、古籍文献、名窑陶瓷、工艺品杂项、机制币以及现当代大师的精品书画、油画、紫砂等品类。成交率低于50%者,主要集中在象牙雕刻、鼻烟壶、中国古钱币、中国酒、当代国石、瓷玉工艺品等品类。拍品总件数在4000件以上之三鼎甲,分别为保利、诚轩、嘉德。其中保利拍品总件数达7665,总成交额494,277.14万元,双双名列第一。
另外,总成交额排序证明,大陆之保利、嘉德及香港之苏富比、佳士得,依旧是中国拍场并辔奔驰、遥遥领先的四匹白马。不同的是,四匹白马以及众多拍场枭雄的同期秋拍总成交额,已经明显低于2010年。
不仅如此,就单件最高拍卖品成交价格案例以及群组攀高价格拍卖阶级而言,亦远不能与2010年嘉德秋拍《平安帖》3.08亿元(RMB)、价位过亿元拍品数达6件群体组合的中国拍卖史上永远标记的历史记录相抗衡。
理性回归特征显现
更足关注者,稳中有升以及遽然下滑的成交与流拍两种对比明显的拍卖旋律交相辉映,构成2011年秋拍会战一道令人回味的风景线。
抽样观察成交拍品群组,不难发现15家中拍品的最高成交价格阶级中,大师精品稳中有升的基调,尤为瞩目。
同时,不应忽视2011年秋拍带给中国艺术市场的一种可喜的征兆——理性回归倾向的集聚与张扬。换句话说,金秋时节里,我们真正的收获,就是市场的理性,就是市场趋向成熟的征兆。
市场理性的征象,与大师精品稳中有升的基调相呼应,首先是中国传统艺术精品群组生态化的律动亢进。
除国粹文化氛围内大师书画、明清名瓷等历年常规坚挺拍品外,以往幽居一隅,清冷寂寞对位少数消费群体的文房清玩、丝织绣品、家具、雕漆、摆件等国粹品类,均跃然跳动,表现不俗。像11月30日佳士得“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专场拍出的紫檀家具成交价高达11,860,000港元;同日该公司举行的另一场名为“欧洲私人珍藏重要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出的明末清初犀角雕张骞乘槎水注,成交价高达13,540,000港元,双双拔取各属专场的头筹。其他如缂丝、丝画、桌垫、挂画等品,也均拍出令人振奋的价格。而成交率100%,连获四个白手套的匡时“虚怀藏近现代书法专场”、“风标独异—明晚五大书家作品专场”、“明代吴门画派作品专场”、“瑞鹤翔天—元人《崇真万寿宫瑞鹤诗唱和卷》专场”,骄傲战绩均集中锁定中国传统艺术国粹精华。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