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罗版画《愚比王》,通过灵活的画面结构和鲜艳的色彩,向“人的存在”这个主题提出深刻质疑。以上三幅作品,都将出现在1月15日在上海美术馆开幕的米罗版画展上。
155幅米罗版画1月15日起在上海美术馆展出,收藏这些版画的李焱然对《东方早报·艺术评论》表示,米罗版画其实来自日本藏家,而日本藏家则是购于泡沫经济时期。事实上,中国当下正在崛起的富豪阶层的年龄,恰与当年日本泡沫经济那一代所处的年龄相符。而这是否预示着同样假以艺术名义的财富争夺战悲喜剧会在中国大地上爆发?
数年前的某一天,建筑师李焱然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街头闲逛,错过了原本计划中的目的地高迪公园,拐入了另一个街口,阴差阳错地走进了不远处的米罗在巴塞罗那的故居——现已成为米罗博物馆的楼里。
与米罗作品偶遇的那一刻,正在投身于中国如火如荼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李焱然并不曾预见到未来不久的某一天,自己会成为中国最大的米罗版画收藏者。而这些状如孩童般涂鸦的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家的画作,在艺术取向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艺术教育和美学趣味的土壤中的中国人眼里,自然是相悖的,但这样的相悖,似乎并不妨碍财富拥有者对于占有“人类精神产品”的快感。
155幅米罗版画1月15日起在上海美术馆展出,展期三个月,这些版画,都来自现任上海世贸控股公司董事长李焱然的一次私人收藏。而李焱然的这批米罗版画收藏的上一轮主人,则是日本藏家。他对《东方早报·艺术评论》表示,他收藏的米罗版画共有260余幅,但受上海美术馆的展厅面积所限,挂上去的版画又取了下来。155幅,是定下的展览空间中最合适的展出作品数量。
米罗版画购自日本泡沫经济时期
2010年,日本方面和世贸公司有一个项目上的合作计划,对方是经营日本料理原料的大财团。因为中日双方的项目合作涉及资金十分巨大,日本方面为表示诚意,愿意把珍藏的米罗作品作为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赠送给世贸公司,增加双方感情的同时,也增加合作成功的筹码。且此项米罗版画转手所涉及的全部税费、运输费用,都由日本方面承担,日方负责将这些版画送抵李焱然在中国境内的办公室为止。
2010年盛夏的一天,李焱然和一位年过八旬的日本老者去往位于京郊的内林私人博物馆,朴素的灰色小楼掩映于绿树间,外观虽不起眼,但步入内里,却有一万多平方米的展示空间,这位老者珍藏的数百幅米罗版画作品挂在其中,并不显得拥挤。除了米罗,这位老者的私人博物馆里还藏有另两位西方现代艺术家毕加索和达利的不少作品,收藏之丰,让人不由联想起1980年代起日本泡沫经济时期,西方艺术品在日本曾经掀起的狂潮,卷走的财富。这位日本老者所拥有的米罗版画每一幅都有艺术家的亲笔签名。
日本藏家向李焱然提供的每一次拍卖会上的记录原件显示,它们被日本收藏家纳入囊中的年代也基本集中于1980年代,几乎都是日本人从佳士得、苏富比两大国际拍卖巨头手中斥巨资拍下的。那个经济狂飙的年代,日本各大银行争先恐后地降低门槛,为一些艺术品投资者大开贷款之门。报纸、电视天天都在大讲艺术品投资的巨额利润回报。日本富豪之间的艺术品购买攀比,一如今天中国煤老板购置悍马的豪情。
尤其到了1989年年底,日经指数创下了38975点的历史天价,一些在房地产、股市获得巨额利润,富得发狂的日本人更是把对西方艺术品的渴望推向了极致。佳士得、苏富比两大拍卖巨头看到了日本新富们急切寻找投资入口的渴望和欧洲旧贵族们羞于启齿的经济窘境,他们一面劝诫贵族们取出自家收藏的艺术品交由拍卖公司拍卖,体面地兑换现金,一面通过夸张的广告、豪华的预展,向日本暴发户们炫耀欧洲艺术家节节攀升的黄金含量。
编辑:成小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