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蒙养20年”中国美术馆开幕式
2012年3月14日下午,由赵力策划的“山川蒙养20年”川美艺术家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这次展览史无前例的展出了170余件川美艺术家在“乡土绘画”和“伤痕美术”时期的经典代表作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批令人惊叹的作品几乎是被台湾收藏家林明哲“垄断性”地收藏,时隔三十年,这批作品无论学术价值还是市场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
“林先生是1987年来到川美,刚开始我们以为他就是一个游客,买几件作品就走,后来他不断地回来我们才慢慢知道了他的背景”,这是林明哲留给罗中立的初印象。正是由于林明哲“不断的回来”,川美的艺术家们才慢慢发现,这个台湾人是非常有心的来收藏中国大陆的艺术作品。“我们之间的合作一直延续到现在,大家都已经成为朋友了”,罗中立说。
来到川美之前,林明哲已经通过香港和新加坡等渠道收藏了很多老前辈们的国画。在采访中林明哲提到,他真正的油画收藏之路就是从四川美术学院开始的,当时收藏川美的那批油画算是一个“入门”。直到1994年,由于亚洲经济危机的影响,林明哲对川美的收藏才告一段落。
罗中立:看到这些画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
在中国美术馆偌大的展厅里,有一条环形长廊完全被罗中立的油画作品占据,而且大多是与《父亲》同一时期的作品。
“《父亲》是我大三时期的作品,我对这一时期的作品特别有感情。那段时日我在大巴山生活了很久,这些草图都是在农民家里的油灯下完成的”,谈及那段日子,罗中立还记忆犹新。“早期的那些作品现在已经画不出来了,现在看到特别亲切,这些画勾起了那段时间的回忆,我现在看到这些画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
通过“山川蒙养20年”所展出的这批作品,大致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美术现状的一个定格。现在已是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的罗中立,把那段时间川美艺术家的整体状态分析的很透彻,“刚进入四川美院的时候,同学们都开始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他们在进行基础训练的时候,往往能够融入创作当中去,这样就形成了四川美术学院的一个办学特色。”
林明哲与川美艺术家合影 左起:罗丹、何森、钟飙、庞茂琨、杨千、林明哲、罗中立、叶永青、刘虹、张晓刚、冯斌
叶永青:用心去了解作品,是收藏家最宝贵的品质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川美艺术家和作品对于林明哲来讲可能还是一个迷,但他能够通过所具有的收藏家气质用心去了解作品,用自己的眼力去发现新的艺术,这是收藏家最宝贵的一种品质”,艺术家叶永青告诉记者。
《番石榴飘香》是80年代末叶永青在西双版纳专门为全国美展创作的油画,有趣的是这件作品并非是林明哲直接从艺术家手上购得,而是展览流传的过程中被他收藏。“那时我还是一个处于彷徨和迷茫的青年艺术家,这件作品当时能够被收藏,在精神上给了我一种莫大的支持”,叶永青说。
作品价值不可估量 林明哲惜售
艺术家的作品在流向市场以后,就会有另外的一个命运。作为最著名的“川派推手”,林明哲对80年代川美艺术家作品的收藏几乎是垄断性的,而且当时的价格极为便宜,如果现在算一下这批作品的市场价值,可能会得到一个令人无法想象的数目。
在林明哲的藏品名单中,与《父亲》同一时期的罗中立乡土题材作品不在少数,而且作品的尺幅与《父亲》相当。再如程丛林早期的代表作《码头的台阶》,它的姊妹篇《华工船》在2007年拍出了2296万元人民币的天价。除了老一辈川美艺术家的这些经典作品,如何森、钟飙等新近崛起的川派艺术家们在艺术市场上的行情也非常可观。
“山艺术基金会一直在收藏老油画和中国当代艺术,当下以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居多,毕竟老油画没那么多了,而且动辄一张几千万。”林明哲说他自己最近几年已经很少卖画,少数卖掉的也是为了给巡展筹备经费,那些经典的尤其是大尺幅的作品基本不在他考虑出售的行列内。“今后我们还要成立美术馆,做杂志,多发掘一些新的当代艺术家,这样对他们也是一种鼓励。”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