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艺术”上海美术作品展
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这样存在我们的生活和历史中70年了。在上海美术馆展出的“生活-艺术——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上海美术作品展”,150余幅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创作时间横跨1942年至2012年,囊括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连环画。对70年来上海美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
漫步在红光一片的展厅中观看这批前辈们当年的画作,仿佛穿越到那个全民大生产的年代,从每幅作品透出的,都是老艺术家们对待生活和艺术诚恳的态度。工矿、渔村、图书馆、飞机场、造船厂、那时的上海外滩、工厂中忙碌的工人、田地里洒满欢笑泪水的农民……透过一幅幅描绘当年上海的画面,观众从艺术的侧面阅读到1942年至2012年70年间巨大的变化。
从丰子恺的国画《饮水思源》讴歌“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到陈逸飞与魏景山创作的巨幅油画《开路先锋》礼赞筑路工人……展览充分显示出艺术家们在延安文艺精神的感召下,为人民而创作,深入矿山、渔村、工地、海岛,远赴边疆、村寨、牧区、林海,以积极的姿态展现社会生活中取得的新成就。
70年来,在《讲话》精神指引下,无数有理想有抱负的上海艺术家超越了个人的狭小空间,担当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投身于时代的文艺创造活动,反映人民心声,大力创新,积极开拓文艺的新天地,创作出了一批批经典作品。
150件油画、国画、版画、雕塑、宣传画、漫画、连环画作品分为三个部分呈现。
第一部分从1942年至1958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艺术为谁服务”、“艺术表现什么”的深刻问题,由此确立了70年来中国艺术创作的根本性指导方针,从此,中国艺术走上了现实主义的道路。艺术家们以画笔为武器,为广大群众争取更好的生活而奋斗。
第二部分从1959年至1982年,这个阶段,艺术同生活的结合更紧密,艺术家以积极而主动的姿态,去展现社会生活中取得的新成就,艺术表现时代生活,为生活而艺术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第三部分从1983年至2012年,伴随着科技的飞跃,伴随着日常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中西交流日趋活跃,视觉艺术进入了多元化的体验与表达时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进一步地深入到沟通与交互、创造与体验的更深层关系中。
当今的时代提供给了艺术家更多的机会,也对艺术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走出画室,走出象牙塔,要对生活有更深入的感受,对社会要更广的思考,对世界有更全面的了解,这样才有可能从自己独特的角度,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去真实地再现历史、反映时代。
编辑:冯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