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拍场“新星” 今春稳中求胜:北京盈时2012春拍6月举槌
0条评论 2012-05-29 09:52:08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15世纪 大威德十三尊坛城唐卡 纵61厘米,宽50厘米

15世纪 大威德十三尊坛城唐卡 纵61厘米,宽50厘米

 

宫廷文化艺术专场——明清宫廷经典传承

 

几千年来,宫廷雅玩以其内敛雍容的质感、巧夺天工的设计闪现着最具人文魅力的物质时尚。与民间风格明显不同,宫廷雅玩精巧、秀雅,无与伦比;其图纹古朴、典雅、既追求情韵,又追求画意。其造型工艺精细、典雅、精巧至极,呈现出明显的帝王气派。

 

北京盈时春拍将推出紫禁钩沉——明清宫廷文化专场,全部拍品优中选优,以宫廷玉器雅玩为主体内容,包括清光绪铜鎏金錾刻御笔楹联、五彩金线云龙八宝纹龙袍、明代掐丝珐琅花卉纹出戟花觚等等重器,其质量之精、种类之繁、工艺之美无不集古典文化之大成,显示出宫廷经典文化的恒久魅力。

 

其中,作为此场宫廷文化专场拍卖的扛鼎之作,清光绪铜鎏金錾刻御笔楹联可谓巧夺天工。旃檀佛在佛教史上流传有序,十分有名,元代程巨夫撰《旃檀佛像记》,曾记载得十分详细。其最早三世纪从天竺传入龟兹,四世纪时鸠摩罗什携来凉州,次后辗转流传长安、江南、汴京、上京、北京等各处享受奉祀。而单就此套“清铜鎏金錾刻佛奁”而言,从造型上来看,该套佛联即堪称完美,从整体到局部体现了清光绪宫廷造办处铸造鲜明的风格特点,其殿额正中上方为一条正龙,四周分布八条行龙,殿额内书满汉合璧文字“旃檀殿”,正中上方钤印“光绪之宝”。楹联四周各錾多条飞龙,上联书:“宝相涌莲花鹿苑鹫峰同开法界”,上款钤印“闻妙香”,下联书“真经参贝叶蜂台狮座共仰天容”,下款钤印连珠章“光”、“绪”。从铸造工艺而言,整套佛联为黄铜鎏金铸造,工艺精美;而就其书法内容来看,帝王之书作为书法艺术中特有的一种历史现象,由于书写者的特殊身份地位,蕴含着极其丰富和宫廷历史资料。从社会价值、历史价值来讲,此清铜鎏金錾刻佛奁对研究我国清代末年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工艺以及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水平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与此同时,堪与此件比肩的乃是一件“清光绪五彩金线云龙八宝纹龙袍”。袍身缂丝工艺复杂细密,做工精细,可谓精彩绝伦。此袍圆领右襟,马蹄式袖口,袍子以金线为地,五彩丝线饰龙纹。龙袍缂有九条龙,下幅八宝立水,襟左右开。正龙绣得正襟危坐,沉稳威仪,行龙绣得极富活力,矫健灵活。四条正龙绣在前胸后背和两肩,四条行龙在前后衣襟部位,九五之尊寓意明显。而五彩流云纹,蝙蝠、灵芝头云及八宝吉祥纹等,也与“水脚”之上的“海水江崖”一起寓意“福山寿海”、“一统山河”和“万世升平”。

 

除以上两件重器外,宫廷玉器雅玩同样也是本场拍卖的重头戏。整场玉器部分共计精品十余件,皆质料精良,工艺精湛,造型完美,做工精细,保存完好,年代可靠,集历史、文化、艺术于一身,堪称典范,是值得藏家和收藏爱好者特别关注的收藏重点。

 

其中,白玉痕都斯坦西番莲纹瓶值得我们特别注意。清代乾隆时期,学者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的记述:“今琢玉之巧,以痕都斯坦为第一。”无疑显示出痕都斯坦玉雕在清代玉器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此件器物玉质洁白无瑕,紧密莹润,胎体透薄,显示出典型的“西昆玉工巧无比,水磨磨玉薄如纸”的痕都斯坦水磨技术风格。且其整器造型别致,雕刻精湛,盖面、胫部、腹壁均浮雕西番莲纹,盖面浮雕盛开四瓣花卉,腹部开光四周上下对称雕卷云纹,草叶纹,正中雕番莲纹卷叶团绕花卉。花卉纹饰雕刻线条流畅,刀法劲健,生动自然线条舒展飘逸,颇具异域文化特色。加之玉质细密,质地温泽,抛光打磨精细铮亮,器形端秀圆润,且一器一色,在清代宫廷玉器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清代是中国古典玉雕发展的最高峰,集中华五千年玉文化之大成,其玉质之美、品种之多、雕琢之精、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其中,尤其以玉雕文房清玩作品最为精道。其在制作技术上不仅吸收了中国传统的线刻浮雕、圆雕、镂雕等技法,而且与当时先进的绘画、雕塑工艺有机地结合,集历代玉雕之所长,以文雅、清新的姿态构成了一个绚丽多彩、品位高雅的艺术世界,将宫廷文化气息与玉匠炉火纯青的技术熔为一炉,代表了中国古代琢玉水平的最高成就。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