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市场调整带来机遇与挑战
0条评论 2012-08-13 17:04:34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陈颖

“大限”表现各不同

 

2012年2月,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工作会议暨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召开,明确要求各地应在6月30日前,依据“38号文”规定的内容完成清理整顿工作。而截至6月底,国内绝大部分文交所都完成了交易业务的整顿,一部分文交所梳理出了一条今后发展的思路,还有一部分则在等待政策和市场为他们指明前行的方向。

 

据悉,目前,深圳、湖南、南京等8家曾经进行过份额化交易的文交所办理了产品退市,并通过各种方式退还投资者的申购款项。郑州文交所针对“38号文”中提出的五不准,进行了一一对应的改革,如“38号文”提出“不得将任何权益拆分为均等份额公开发行”,郑州文交所将其艺术品共有权益进行不等额拆分;针对“不得采取集中竞价、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交易”,郑州文交所取消做市商机制;针对“任何投资者买入后卖出或卖出后买入同一交易品种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5个交易日”,郑州文交所即改T+1交易模式为T+5模式。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文交所,如天津文交所、山东泰山文交所、昆明元盛文交所等采取了按兵不动的行为,等待政策的进一步明朗再进行相应调整。

 

而对于近日再次出台的“37号文件”,可以认为是在去年38号文件的基础上对文交所的一记更重的闷棍:去年是强调文交所要搞清楚范围,现在是在前一个文件的基础上,让文交所退赔处理以后,对文交所的数量规模进行压缩,加强治理文交所的职业操守和行业规范。

 

须把握市场调整机会

 

“份额化”几乎成为文交所留给这个时代的唯一印象,以至于在份额化的尝试宣告失败之后,许多人直觉上认为文交所已经走到了尽头,甚至不值得再提。事实上,不仅是公众难以跳出“艺术品份额化”的误区,甚至很多业内人士对“文交所”这一制度设计的理解也存在盲点,迟迟难以进行有效的创新。

 

因此,不少业界专家认为,进一步理清文交所在整个文化经济战略中的基本定位、职责以及运行模式;集思广益,完善我国文化产业的市场化机制包括文化产品的交易机制,仍然是一个重要课题,而不是简单地否定或者批判。

 

而据文化部近日发布的《2011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达到2108亿元,年增长率达24%,位列世界第一。即便是艺术品市场进入调整期,依然难改艺术品作为房地产、股票之后的第三大投资方向。

 

实际上,对于文交所及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相关部门并没有最终定论。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原副司长李小磊曾表示,国家出台相关文件,旨在规范艺术品市场,使其更好地繁荣发展,并不是反对艺术品份额化,实际反对的只是证券化这种形式,反对的是艺术品投机行为和一切破坏文化市场正常发展的行为。

 

不少专家表示,市场调整是挑战也是机遇,眼光与魄力在这个时候就会变得至关重要。目前,牵动文交所负责人神经的,是更深层次的创新业务。据透露,深圳文交所已经研发既不违反38号文的“五个不得”,又能真正带来高效率高收入的创新模式,深圳文交所副总经理滕勇直言:“不做连续交易效率太低,标准化连续交易才是文交所的核心。”在艺术市场逐渐被“浮躁”气氛所包围而又无法进行有意识的自我调整时,政府选择适时的介入式调整,虽然会在短时间内对某一群体造成一定的损失和阻碍,但从长远而言,这样的调整和介入对于建构合理的艺术品交易市场势必会有着极大的推动作。

 

【相关链接】

艺术品第三方评估系统护航收藏家博览会

艺术品鉴定严重不规范 文物专家凭证鉴定

 


【编辑:宋林林】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