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三郎,独立摄影人,曾获美国《国家地理》全球影赛奖项。
摄影作品之所以呈现出千差万别的姿态,其根本原因在于许多摄影人对摄影的理解和出发点完全不同。比如传统摄影,以记录真实为目的。观念摄影,却以虚构创作为目的。前者是记录,后者是对记录的艺术升华,使其拥有可以藐视真实的——创造性的艺术价值。把相机仅仅当成记录工具,观念大师弗孔认为这是对摄影的贬低。观念,也使其突破了摄影本身,进入摄影艺术领域。那么在这里,我既不想区分摄影是传统摄影还是观念摄影,也不想将艺术分析引入讨论。我想从文论学的角度来讨论我们的摄影出发点。
传统摄影人沿着“物”、“事”、“心”的感性成长轨迹记录理性与历史的时代真实,现代摄影人沿着“个性”与“虚构”的理性架构建设感性与艺术的时代发现。巅峰者才能既传统又现代。传统和现代,真实与虚构,愉悦和焦虑,性情与智慧不会在这个层次的作者身上产生矛盾。但这种层次的作者往往也寥寥无几。因此,如果联系自身,你就会发现,仅仅从传统人文摄影或现代观念摄影这个角度对摄影进行分类,其实无助选择。
然而,如果我们发现黑白摄影和彩色摄影的区别,以及大家喜闻乐见的思想作品与娱乐作品的区别。你就会发现摄影也非常容易区分了。因为大家都能从中看到鲜明的心理认知对立。比如黑白摄影犹如有思想的诗,常常充满郁愤。是诗人由于良知产生的忧国忧民的思考,用于排遣内心的焦虑,进行的充满思想深度的创作。思想总是和悲悯、与批判现实的精神有关。因此思想的出发点是黑白的焦虑,遗像、挽歌,都适合为黑白摄影,令人思考。在另一面的彩色摄影如同娱乐,则重在传颂,总是用于推崇生活风情、用于抒发内心的愉悦,分享愉悦。因此,娱乐的出发点是多彩的愉悦,生活摄影,自然摄影,皆适宜为彩色摄影。
布列松摄影作品:布鲁塞尔(1932)
因此,我更倾向于用光和热来描述这种黑白和彩色、思想和娱乐、诗歌与故事的对立。因为思想性的作品拥有照亮人心的智慧。就像光一样,有思想智慧的人本身也会像光一样难以接近,思想性的背后却是一种诗歌的灵魂。光的世界就是黑白的世界。另一种娱乐,却是自古以来人们围坐篝火,互相取暖的故事现象。娱乐往往是故事性的、温暖人心的,娱乐是一种热,富有感染力和扩散力。娱乐于人,具有服务性、医疗性。因此也有解冻人心和治愈人心的力量。娱乐是彩色的。
不理解这种情绪对立,不理解光和热,不理解思想和娱乐,不理解诗歌与故事,不理解焦虑和愉悦的对立性,正是阻碍大多摄影人取得进境的基本创作对立。许多人刚开始学创作,往往既想写严肃的诗却同时又想讲轻松的笑话故事。或者既想拍摄严肃的黑白作品,又想拍摄轻松的彩色作品。如果这种矛盾只属于个人,那么影响还不大。但如果属于社会或集体,那么影响就太大了。因为社会和集体相对个体的变通能力较弱,一旦选择就会转身困难。垃圾项目一旦上马,个人努力就很难扭转集体失败的局面。结果,想要做出思想内容的作品却包含太多娱乐。或者想要娱乐于人的作品却包含太多压抑愁苦和焦虑的说教。这正是我们常见的社会垃圾作品。许多作品,丧失了个体呼声。很多都是初学问题,明明内心没有什么愁苦却在强说愁,没有焦虑,没有悲悯。没有多大精神焦虑和工业反思的人,勉强自己去做批判,结果自然做出毫无思想性且空洞乏力的作品。另一种则是自己都活不好,还想娱乐别人。不能到乡村去,不能喜欢大自然,不能温暖人心,不能治愈人心,欠缺对人类亲密关系的感知,否定爱且充满对人敌意的娱乐,注定都将是非常无聊和沦丧的。然而,摄影人一旦能够深刻理解自身作品属于焦虑还是愉悦出发的特点,并持之以恒地进行创作磨炼。那么对愉悦和焦虑、彩色和黑白,也就会产生谨慎的梳理和选择。那么许多素养高超的摄影人都可以轻易摆脱两元对立的矛盾。因为一个作者的成熟体现在,他的彩色摄影一样能表现思想,黑白摄影同样也能展现情感。
徕卡M Monochrom
现在每天,都有无数人决定投身摄影事业,每天,都有我们可以浏览的新照片以成千万张的数量增加,但是,其中有强烈共鸣的作品反而更加难得一见。这正是每一个摄影人都要面对的巨大挑战。然而我看到其中最大的挑战,可能正是我们首先得面对两条方向完全背道而驰的道路,进行相当困难的选择。对面这条路的出现,总是让想踏足另一条路的人困惑与耽搁良久。然而直到今天,它们在我内心有了清晰的划分。并且也将不再矛盾和互相阻碍。有朝一日,当人厌倦了亲密关系带来的愉悦,那么就必将走上彻底孤独的道路。
对我们现代摄影人来说,终究是黑白摄影时代的老人们教会了我们真正的摄影。黑白摄影既是我们摄影的起点,也应该是我们摄影的尽头。对我来说,彩色作品只是摄影世界里的一段小溪流,然而,黑白即大海。唯有努力让自己接近大海的境界,我们才有可能接近黑白摄影世界。在接近那个充满了思想和光的大海之前,我知道,孤独会拦下绝大部分人。
【编辑:赵丹】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