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8日,荣宝斋(上海)首届四季拍卖中国书画专场在上海四季大酒店举槌。徐悲鸿《马》以180万起拍,最终以276万的价格成交。此拍品之前估价为200万~ 240万,尺寸为77.5×39.5cm 约2.8平尺。
读悲鸿先生《立马图》有感
画马在中国绘画史里独占一面。汉代的画像砖和画像石上已有马的形象了,秦始皇兵马俑中有几千匹骏马雕塑,而唐人曹霸、韩干、韦偃,宋人李公麟,元人赵孟頫、任仁发等大师将“马”带入绘画史的高峰。徐悲鸿是画马驰名的大家,他的骏马画,英俊豪放,独创一格,既有传统画马的功底,又吸收了西画的长处,为近现代画马的发展开辟新蹊径。徐悲鸿的马,独辟蹊径,无论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都赋予了充沛的生命力。
上世纪30年代,徐悲鸿先生所作水墨骏马,桀骜不驯,发掘民族精神,在写实的形体中充满着浪漫主义的遐想和激情。此幅《立马图》正是作于1938年,时值抗日战争爆发之际。悲鸿先生喜欢画马,但不像古人那样热衷于画鞍马,他喜欢画野马,喜欢野马的自由和那豪放不羁的气质,更便于抒发自己的情怀。这些马几乎都没有马鞍和缰绳,不仅外形显神骏和壮美,更是非常到位地把握住了一种自然的野性。徐悲鸿先生总结说:“美术之大道,在追索自然。”画中绘一匹骏马,回首平视远方,垂尾、右后脚微微抬起,作前进状。悲鸿先生以凝练、简劲的用笔,准确生动的造型,塑造了骏马的神情和“日行千里”的气势。
徐悲鸿善于画马,对马的结构和习性都非常熟悉,尤其表现在对细节的描绘上。他画的草以书法马鼻孔都特别大,他认为马鼻孔大肺活量也会相对较大,跑起来才会有力而且耐久;马腿的比例相对稍长,长腿跑起来较快。至于蹄,看来好似一两笔简单带过,但却是花费了长时间研究描摹的结果。他曾说过“马蹄比女人的高跟鞋还难画。”那是因为马蹄是力量与重心的集结所在,是动静灵活的关键;拂动的马鬃和马尾,是表现马刚柔相济的魅力所在。徐悲鸿认为毛笔太软,画不出鬃尾的质感和劲力,所以他常用硬笔扫出鬃尾,使之纤毫毕露,而呈现出动力的美感。在此幅画中,沿用画家常用的罗纹纸,构图精准,别具一格。徐悲鸿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有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符合西方的焦点透视法。三腿直立,一腿微微上提,即将奔跑之势呼之欲出。
纵观此幅《立马图》重线条,重笔墨,用大写意的淋漓笔墨取代古代鞍马画线填色赋彩的技法,使得所画之骏马,笔酣墨饱,神采飞扬,给人一种豪放沉雄的美感。在笔墨的运用上,既细致严谨,又粗犷豪放。被风吹拂的鬃毛、马尾以及马的轮廊线多用阔笔,粗笔点浓墨或焦墨挥洒,使马画得既具有整体美,又具有笔墨情趣,而更有特色的是先生所画的马还吸收了传统的没骨技法,却不墨守成规,而是做到了落笔有形,笔到神随,在表现骏马的形象、动感、空灵、意韵上画至化境,通过透视、明暗变化、结构准确而独树一帜。哪怕是骏马脚下的草,悲鸿先生画得也毫不含糊,那些草细劲而又生动,迎风飘拂,极态尽妍,既没有拘滞之弊,又没有粗细失控之憾。先生的马一向是以黑白水墨为主,他巧妙地留白,只在草地微施藤黄和赭石,却把在伫立在草原上即将奔驰的骏马的形象生动准确地表现了出来。
在徐悲鸿先生的笔下,一匹匹奔马奋踪扬蹄,在广袤的土地上飞奔,骏马英姿,神态各异。有的腾空起飞,有的蹄下生烟。有的回首顾盼,有的一往直前,仿佛都要破纸而出。都说画马难画骨,徐先生不仅画出了马骨,更画出了马的神,真不愧为一代画坛革新宗师,惠益后人,令人敬仰。悲鸿先生的骏马图一向是拍场上的抢手货,在荣宝斋(上海)2011秋季首拍中徐悲鸿的《一马当先》和《日行千里》分别以1150万和1897万的高价成交,2012年春拍一幅《立马》又以2300万成交,而此幅徐氏立马精品能否再创奇迹我们将拭目以待!
【编辑:赵丹】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