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友揭露鉴宝节目中的三件赝品
0条评论 2012-10-11 09:20:46 来源:收藏快报 作者:张帮俊

收藏市场上鱼目混珠,真假难辨,由于收藏者收藏知识、鉴定水平有限,难免会被“以假乱真”的赝品所迷惑,这不,在一期鉴宝节目中,就出现了三件赝品。

第一位女藏友手拿一块白玉上台请专家鉴定,主持人问她手上拿的是什么玉?她说:“羊脂白玉,花十万元买来的。”经专家鉴定,给出的结果令人很“遗憾”,这根本不是什么珍贵的羊脂白玉,而是一件仿制品,只不过其仿制工艺非常高超,实际上成本价也就值几十元。可想而知,女藏友当时的心情是非常失落的。自己花重金买来的收藏品,竟然是个赝品。不过,她还是非常感激专家给予的鉴定帮助,虽然损失了金钱,但是吸取了教训,明白了收藏并不是只要花钱就可以的。这次经历也时刻提醒她购物需谨慎,得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不能光听文物商的“忽悠”。

一位现代画家的字画,是第二件藏品。作为为数最为庞大的收藏门类,书画作品相对其他门类出现赝品的可能性更大。尤其书画名家因其作品的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更高,更容易受到造假者“推崇”。一般收藏者没有“火眼金睛”,很容易上当受骗。这张字画经过字画专家一番点播,从这幅画的构图、字体、用墨用色、落款和印章以及作者的绘画风格、时代背景一一详细介绍,得出这幅画是仿品的结论。听了专家的一番讲解,增长了书画知识,掌握了几点鉴别真伪的方法,还是有所收获的。最后,专家说:“很多收藏者对手中的藏品非常陌生,一问三不知,这样很容易上当受骗的。”

第三件藏品是件“鼎”,持宝人却闹出了个笑话,问他手上拿的是什么?他说香炉。也难怪,这个鼎一直放在他家里当香炉用。从鼎的造型与颜色上看,时间很久远,似乎是件古青铜鼎。可专家鉴定之后,同样说是赝品。辨别鼎的真伪,要结合它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工艺判断,从铸造方法、纹饰、锈作等方面。最后,这个“鼎”假就假在它的锈,不是真正生的锈,是做上去的锈。看来,没一定的鉴定能力估计又弄了件假货。

如今收藏品市场很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资收藏。不过,也有人抱有侥幸心理,希望借收藏古玩一夜暴富,甚至总想拣个小便宜。结果,由于功利性强,往往易上当受骗,抱个赝品回家。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