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在欣赏亚历山德罗·卡迪纳尔的作品《重绘未来》。
9月28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2012·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本次双年展以“未来与现实”为主题,有84个国家的艺术家超过700件作品参展。其中,亚历山德罗·卡迪纳尔的作品《重绘未来》以独具一格的创意与鲜明的主题,毫无争议地被评选为最佳作品,这也是装置作品在历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上,首次获得此项大奖。
84个国家700件作品
现场展出了国内外重量级艺术家作品,精彩纷呈。为了保证展品质量,特别邀请了一批老艺术家的作品参展,使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作品汇聚一堂,不仅有黄永玉、袁运甫、韩美林(微博)等艺术前辈的近期新作,还呈现了大家熟悉的王沂东、杨飞云、郭润文、段正渠、李象群等知名艺术家的作品。
本次展览除主题展出国外作品313件,另设有4个特展,包括“印度当代艺术特展”、“亚美尼亚当代艺术特展”、“弗朗西斯科·戈雅版画作品展”、“墨西哥现当代艺术特展”。“戈雅版画作品展”所展现的艺术水平很高,虽然是18世纪的作品,但无论构思还是板块技法都很高,表现题材是战争和灾难,与本次展览的主题也很切合。
据策展人王镛介绍,此次展出的700多件作品,国外作品占据三分之二。在作品的选择上,除了选择一些认为比较好的作品外,还看内容是否对应主题。“我们对作品的质量要求比较严格,要在某一方面有独特的艺术语言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能够被大众理解、接受、认可。”对于外国参展者的选择,一般选择有过专业训练,至少参加过本国或者国际的展览,力求将世界各地的璀璨文化呈现在大众面前。
绘画与雕塑满足审美需求
本届双年展现场展出作品题材呈现多元化势态,除了国画、油画、版画等架上绘画,同时融入了雕塑、装置、影像、玻璃工艺等新形式,从多个角度、多种创作题材,表现世界当代艺术的整体面貌。
油画部分展出了王沂东描写北方新娘的作品《一缕清风》,杨飞云笔下美丽少女的《冥想》,段正渠表现夸张生活的《黄河传说之四》等等。版画部分最值得一提的是展出戈雅的160幅版画作品,主要是《奇想集》和《战争的灾难》两大系列,两大重要作品系列同台展出十分难得。
王镛解释,本次双年展仍以绘画和雕塑为主,虽然表面保守,但是符合中国现代公众的审美需求,也比较符合当代艺术趋势,受到国内外众多参展艺术家的认可。不过经历潜移默化的改革趋势,这种状态将会有所改变。
本次展览还评出了包括最佳作品奖、优秀作品奖等在内的三项大奖。王镛说,此次评选的两个最佳作品为意大利的亚历山德罗·卡迪纳尔的装置作品《重绘未来》和斯里兰卡的卡兰纳戈达·杜米卡·尼罗斯汗的炮弹雕塑作品《后战争时期》。从第一届到第五届的双年展,都是以“绘画和雕塑”为主,有不少声音批评过于保守。王镛回应说,此次评选中,灯光装置《重绘未来》几乎是没有任何争议的,《后战争时期》属于后现代作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雕塑,属于准装置。“这次这两个作品被评选为最佳作品,就可以看出,第五届双年展专家评判的标准比较开放和包容,并不是那么的保守,还是有弹性的。绘画雕塑为主的同时,肯定优秀的装置和影像作品。”
兼顾现实民生与未来梦想
第五届北京双年展的主题是“未来与现实”,这一主题给艺术家很大的发挥空间,紧扣当下人关注的问题,同时这一主题把未来的精神追求与现实的人文关怀结合起来,获得了本届双年展参展艺术家的广泛认同和热情响应。
展览现场,将中外艺术家参展作品相比会发现,中国艺术家更关注社会现实或者民生问题,外国艺术家更侧重于表现未来和超现实主义。徐唯辛作品《矿工肖像》、李传真《在路上》等作品通过对矿工、农民工的细微刻画,表现对底层人群的深切关怀;伊朗艺术家萨拉·哈朗贾穆的雕塑作品《蓝蓝的天》、亚美尼亚艺术家鲁边·格齐高孜扬《地面上》等作品表现作者对未来生态问题与人类未来的深思。获奖的最佳作品还有斯里兰卡艺术家卡兰纳戈达·杜米卡·尼罗斯汗的雕塑《后战争时期》,采用金属炮弹、子弹空壳等实物改造组合成一簇美丽的盆花,表达作者对战争灾难的厌恶,对未来和平世界的向往。
王镛谈道,展览刚开始命名为“走向未来”,但后来大家认为未来与现实应该联系得密切一点,将这两个兼顾。“未来代表人类的梦想,现实代表现在人类的生存状态,现实和未来有很大的差距,现实有美好也有不美好,像战争、灾难等,我们不能停留在这里,还要有一个梦想。”
展览将持续到10月22日。
编辑:文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