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拆迁,今日的南长街54号仅剩孤零零的院门
两兄弟后人关系疏远
梁启超1929年去世,生前与梁启勋关系十分密切。后者仅比梁启超小三岁,一直生活到“文化大革命”前夕,他的一生没有梁启超那么轰轰烈烈,不过词学方面在现代学林占有一席之地。
清末,戊戌变法失败,梁启超流亡日本,梁启勋则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经济。在梁启超结束流亡回国之后,梁启勋随行左右,帮助梁启超打理公私事务。梁启超在写给女儿梁思顺的信中曾感叹:“汝二叔现在为我身边刻不可离之人。每日代我会客办事、出纳金钱、管理寓中诸务,亦无一刻暇。”20年代,梁启超因病住院,生活上更离不开梁启勋的照顾。梁启超长子梁思成与林徽因二人结婚的文定大礼也是梁启勋在“南长街54号”帮助操办,与新人在加拿大举行的婚礼比肩而重。
不过,这种密切的关系并没有在其后人当中得到延续,事实上,梁启超后人同梁启勋后人之间,已经没有了来往,这也是此次梁启勋后人拍卖梁氏档案遗存,而梁启超后人事前毫不知情的原因。
关系破裂主要是因为,梁启勋在抗战期间曾出任伪职。
梁柏有女士回忆道:“抗战期间,梁思成带领弟弟妹妹,跟梁启勋断绝关系,当时我们正在上中学……”
梁启勋的外孙孙军也曾谈到这段历史,不过,在孙军的描述中,梁启勋“身在曹营心在汉”,在日本的联合准备银行工作期间,搞了很多日本金融商业方面的情报,通过次子梁思睿送往抗战陪都重庆。
这段历史导致了两家人的隔绝,正因为如此,梁启超后人对拍卖方在宣传措辞中常用笼统的“梁氏后人”感到不满,希望对方能在措辞上更加严谨。
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病逝,其子女遵其遗嘱,将他在天津“饮冰室”书斋的全部藏书2831种、41470余册捐赠给国立北平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前身)。1997年4月,少量梁启超文物又被其子女捐献给第一历史档案馆。
据梁思礼回忆,梁启超曾给后人说过,他的东西要捐献给国家。因此,梁启超后人从来没想过梁启超的东西会被拍卖。
“现在别人要卖,我们感到遗憾。”梁思礼先生说,“我们只是想表达我们的态度,希望把历史交待清楚。至于拍卖本身,和我们没有关系,也不想挑起什么争端。我们这次把态度说清楚了,今后不想再说。”
1966年,也就是梁启勋辞世之后的第二年,“南长街54号”没能逃过“文革”抄家的厄运,许多珍贵文物、信札、照片、股票焚毁、遗失。1982年,梁启勋后人搬离。
如今,不到百年的“南长街54号”难逃被拆迁的命运,昔日官贾盈门的大宅,只剩下孤零零的院门和一片废墟。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