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总理约见梁启勋
1999.10.26 新会报
梁思睿
编者按:梁启勋是梁启超的二弟。本文作者梁思睿是梁启勋的儿子,现将他这份回忆文章登刊,以绘读者。
先父梁启勋青年时曾随其兄梁启超就学于万木草堂,参加戊戌变法许多工作。1951年他与章士钊、康同壁、齐白石等28人经周总理提名,由毛主席圈定为中央文史馆的首届馆员。五六十年代,他们每年春节和国庆节,都受到邀请参加周恩来总理主持的国宴。周总理对这些“宝贵的活文物”非常重视,认为他们都是近代史中许多时间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从他们那里可以了解到许多史实真相,应当让他们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见闻留诸后世。
1961年国庆节前,父亲又收到了国宴请柬。那天,他正在换外出的衣服,一个陌生的中年人来敲门,自称是国宴筹备组的工作人员,他说:“首长想在宴会前邀请梁老会晤片刻,不知梁老是否有空。现在来接的车已停在门外。”父亲便赶快穿好衣服随他去了。来人没有说明是哪位首长,我们都在纳闷:这会是谁呢?晚上,父亲回来,我们便都急着问。父亲的心情显得特别好,便兴致勃勃地向我们讲了周总理约见的经过:
汽车停在人民大会堂北面,来接的同志正搀扶着父亲下车向门前走去,只见台阶上走下一个穿着整洁朴素的人来。父亲觉得此人好面熟,但一时还认不准是谁;到了眼前,来接的同志便向来人报告说:“这位便是梁老。”这时看清楚了,啊,原来是周总理,使父亲感到非常意外和感动,一股热流充满全身。虽然周总理日常作风最是平易近人,但是,怎么也想不到他会亲自到门外台阶下来迎接这个年迈的普通老百姓。这时父亲唯有发自内心真诚地不断向周总理说:“不敢当!”周总理笑着说:“梁老是我请来的客人嘛,这是应该的。”说着便搀扶着父亲一级一级地走上大会堂北门,边走边关怀地问父亲的住处、生活等情况。虽然都是一般初接触的问题,但语气诚挚,流露着真实关怀之情。他见父亲步履还稳健,便问父亲“高寿”。父亲说:“今年86岁了。”他惊讶地说:“哦,看来梁老只是70多岁的人啊,身体还健康呀!”进门后,便到宴会厅旁一个较小的房间内,他一面让坐另一面说:“现在距宴会还有半个多小时,请梁老在这里休息一下,随便谈谈吧。”
交谈中,周总理主要是想了解戊戌变法时的一些具体情况。父亲说当时自己是在二线,帮助编辑《时务报》和一些通讯联络等工作以及失败后掩护受难同志家属转移。周总理说:在清政府朝廷上只有康梁几个人站在变法第一线上,而第二线的许多工作,需要很多人才成啊!这些人都是怎样发展组织起来的呢?父亲说,主要的骨干都是变法前康先生办的万木草堂的学生。对此,引起了周总理对万木草堂的很大兴趣,他说:“是了,当时全国各地的维新派多是以建立学会,学堂、报馆等办法组织开展工作的。”原来周总理对这一段历史曾作过研究,了解不少情况。
编辑:江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