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支的信用
为了整顿全国交易场所,去年年底,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其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 〔2011〕38 号)(以下简称38号文件),而就在之后不久,中宣部等五个部门又联合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加强文化产权交易和艺术品交易管理的通知》(中宣发〔 2011 〕49 号)。
根据资料,这场全国性整顿还提出了“不准份额化发行、不得集中竞价、不得持续挂牌交易、不得T+0实时交易和权益持有人累计不超过200人”的五不准。
今年2月2日,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又在由证监会牵头举行的清理整顿各类交易所工作会议暨部级联席会议上首次明确表示,清理整顿工作要在今年6月30日完成。
记者曾就此采访郑州文交所董事长王迪,王迪向记者表示,5月底就已经将整改方案报送国家有关部门,但是直到6月底,依然没有获得回复。
随后的7月份,郑州文交所发布公告:“要收集整理所有投资人意见,与投资人及时沟通,并根据统计结果进一步细化善后处理方案,并将于近期召开投资人代表大会。”
9月10日,河南省金融办下发通知,要求郑州文交所认真梳理7月27日公告后投资人意愿登记结果,并根据投资人意愿制定善后处置方案后在9月30日以前予以公告。
但事实上,投资人大会并没有如期召开,郑州文交所的善后方案也未如期公布。
郑州文交所的行为让投资者对其失去了信任,而导致投资者信任危机的主要原因,还是围绕着郑州文交所发行的前六个产品(俗称为“老六”)展开的。今年6月份,在这六个产品中,除了《南泥湾》已经大幅跌破发行价以外,其他五个产品也基本上处于零成交状态。
当时的零成交与首批产品发行时的盛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上述上海投资人向记者描述:“第一批采取了摇号中签的方式。没有公布中签号,而是公布了中签人员的姓名。因为当时正是五一前夕,火车票紧张,很多投资者都是坐飞机来郑州交钱。”错过了天津的机会,他们不想再错过郑州。
“当时负责交易结算的银行营业部的营业人员非常客气,一口一个老师。”有投资者告诉记者,“他们管投资者叫‘老师’,现在想想这个‘老师’不是随便叫的,叫10声45万就没了。”
接着,首批发行产品并没有在承诺的7月如期上市,而当郑州文交所9月16日第一个产品上市的时候,天津文交所的行情已经不乐观。与此同时,投资者还惊奇地发现,第一个上市的还是较晚发行的《南泥湾》。首批发行的《蓝田泥塑》、《全辽图》、《王铎诗稿》在此后的10月份才上市。
投资者们意识到,如果按照7月份准时上市,大家都会挣钱,但是在9月份上市,大家就只能赔钱了。
“除此以外,此前曾经向投资者承诺的做市商也没有获得执行,郑州文交所没有积极开拓市场发展投资者,而是进一步发行新产品,前六个产品的投资者全线套牢。”上述上海投资者向记者表示。
“时间长了,大家都抛不掉,于是要求退款。”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者向记者表示,“去郑州闹得凶的,听说都退了,起初采用协议退款,后来使用网上交易模式,要求投资者必须第一个挂单,等人过来买,但是第一个挂单,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李向前则向记者表示:“郑州文交所没有清退过任何人(编者注:指投资者),只是一直在协调其他文化机构进行转让。”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