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稳中求健
0条评论 2012-10-26 11:38:38 来源:现代消费导报 作者:宋毅

我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在2010年秋达到了顶峰,但随即被笼罩在全球持续性的金融危机与经济低迷的大气候中,开始逐步放缓下调。今年国内的经济形势变得严峻,银根紧缩的现象立竿见影式地投射在拍卖市场,使整个业内外人士都期待香港苏富比的秋季拍卖会。

精品不受市场冷暖左右

我们欣慰地见证了苏富比发出了稳定、积极的市场讯号,为接踵而来的国内外秋季拍卖会投下了一束光明。下表中标志性的九件拍品,对目前拍卖市场有着重要的指标性意义,结果都一一顺利过关成交,表现出市场对顶级艺术珍品的渴求依然旺盛,资深收藏家与重要国际大行家保持了对拍卖会中审美趣向和艺术品位的价值定位。

仅这九件拍品的成交总额就高达3.257亿港币,占整个瓷器艺术品板块成交总额6.18亿港币的52.7%,可见顶级拍品的魅力和市场号召力,在人力和经营成本极其高昂的环境条件下,难怪香港苏富比一直奉行的营销重点就是专门搜罗包装和运作全球收藏名家的顶级珍品,把最高端的市场做到了极致。明清宫廷艺术精品依然是高端市场追捧的真爱,是重要的卖点。

中低价位拍品受挫严重

这场秋拍里,曾在两三年前风光无限的犀牛角雕刻,如今已是光环褪尽,与2010年秋季最高成交价3986万、平均单件成交额约800万港元的盛况相比,目前的价格已跌至最高峰期的25%左右,几近崩盘。这里不可否认有国内相关管制犀牛角政策出台的影响,但主要还是投资炒作的资金离场的原因。而火爆一时的清代玉雕,也成交平淡,乏善可陈;其他杂项类,只有个别品种稀少的精品偶露峥嵘。相比之下,明清官窑瓷器仍然唱主角,这本来也是香港苏富比的强项,这个板块的成交数字意义重大。

高端拍品成交价持续上涨

香港苏富比瓷器工艺品整体拍卖的季度成交总额,正逐步从2010年秋季顶峰的13.75亿港元收缩至刚刚结束的今年秋季的6.18亿港元。随着游资与投机性热钱的撤出,这一季的拍卖会仍然以资深的收藏家与谨慎而挑剔的行家为主,现场所见,富有艺术趣味的或者是面孔新鲜的拍品总能赢得更多买家的青睐,而对于大部分的行货或生意货,也就是那些艺术趣味平庸而反复不断出现的拍品,在没有新买家进场支持和消化的情况下,流标或价格下滑就十分明显。

此外,这个统计图表还呈现了另一个拍卖现象。在整体拍卖总成交额逐步下降的情况下,无论上拍品数量的多少变化,单件拍品的平均成交额却能保持在港币280万左右,这说明了高端拍品的成交价持续上涨,弥补了大部分中低端拍品价格下挫的损失。这种市场价格分化的现象,在越成熟越专业的拍卖会里,表现越明显。

换句话说,香港的苏富比一直坚持着专心制作着名家精品专场拍卖的重要方针策略,相比之下是完全行之有效的,总体来说这与精准的市场分析定位、高度的团队默契与效率、专业细致的客户服务息息相关,再加上苏富比积累百年的全球性资源,使之能牢牢坐稳在香港高端市场主导性的崇高地位。同时也提升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

 


【编辑:宋林林】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