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的《梅花》卖不掉?
从1992年内地举办首场艺术品拍卖会算起, 20年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前后两个10年截然不同。
关注前10年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曾出现过齐白石的《梅花》卖不掉的现象,为什么?因为香港民俗中,梅花谐音寓意“倒霉” 。在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总裁、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文化艺术品拍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刘尚勇的印象中,当时参与艺术品拍卖的都是海外人士,也就是说我们的审美观点以及价值观念都是被主导的,那时候我们的市场还是被动的。
后10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源于“非典”之后出现的“井喷”形势,更从而造就出“北京价格”的概念,也就是说北京艺术品拍卖市场价格产生波动的时候,全世界的中国艺术品拍卖业都要受到影响,每一个市场都要向北京的市场看齐。“我们建立了本土的文化价值观,也就是说这个时候什么画好、什么艺术品好,是我们自己可以说了算的。我们基本上夺得了中国艺术品审美的话语权,并且价格屡创新高。 ”刘尚勇说。
记得1983年齐白石的作品也就卖几百块钱,但由于有了艺术品拍卖的出现,重新发现、挖掘、认知和建立了文物艺术品价值体系,从几千元、几万元、几十万元、几百万元、几千万元,艺术品拍卖市场甚至有了上亿元行情的出现。从事收藏27年的中国收藏家协会书画收藏委员会顾问、收藏家张振宇经历了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浮浮沉沉,他透露,开始从来没有想过艺术品能够拍到上亿元,但如今他却已经经手了3件过亿元的艺术品。亿元行情的到来,令艺术品拍卖或者投资这一非常私人、小众的事情,越来越被社会和主流媒体所关注,单件拍品价格上亿元无疑引发了更多公众对此的关注。
蓝海在香港?
当然,火爆行情也带来了诸多质疑:这个市场是不是太过浮躁?搞出来的都是泡沫吧?其实,艺术品拍卖市场已经自发地做出了调整,从去年春拍到今年春拍,行情回落了一半。这说明艺术品拍卖市场走到了一个转折点,并就此提出了一个新问题:下一次行情应该从哪里开始?
今年“十一”期间,中国嘉德已经到香港去拍卖,北京保利也准备在香港开槌。我们的蓝海在哪里?选择香港是不是很好的方向呢?香港艺术品市场的确有这样几个便利:一是外汇管控较松,二是有低关税政策,三是物流便利,四是商业制度良好。
刘尚勇认为,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这20年有两个行情,一是“文革”退回文物,另一是海外回流文物。但是,回流好像在今天终止了。“一方面,海外的好东西越来越少,无法支撑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国家正在加强对这个市场的管理。 ”他表示,表面上看起来这是在应对此前出现的查税风波,实际上则是令艺术品拍卖市场有了一个更好的发展阶段,因为香港直接面向海外,与海外的艺术市场对接也很方便。也就是说,在做好内地市场的同时,还要面对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这也许就是20年来这个市场新的发展要求” 。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