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的残片——论王煜宏静物画的现实意义
0条评论 2012-11-02 16:03:33 来源:艺术国际作者博客 作者:陈国辉

王煜宏 作品

王煜宏 作品

假如王煜宏多年来始终坚持创作的静物画,仅仅只是展示古典的写实绘画技法和怀旧情怀的话,已有众多评论作出阐述,笔者在此也无需赘言。但问题是,我们仅仅只是注意到了王煜宏描绘上海五、六十年代的日常生活物品所具有的怀旧诗意与时代烙印,却忽略了隐藏在静物画背后的隐喻特性与人文关怀,以及它的现实意义。

在一个影像技术甚为发达的时代,古典写实性油画要么逐渐沦为风情性商品画,要么沦为显耀绘画性的古典守卫者。静物画向来被看作是绘画入门训练的方法与手段,它是油画艺术当中最难取得突破,也是考验艺术家耐性的绘画种类。不难看出,王煜宏静物画当中扎实的写实功底以及营造灰调氛围的娴熟技艺。也不可否认,王煜宏笔下所描绘的古旧的瓷器、梳妆盒、小镜框,油灯、手炉、闹钟、手电筒、烟盒,还有破损的古籍和红色年代的报刊、革命连环画、毛主席语录等,以恬静的、悲情的语调展示自我追忆过往岁月的感怀。但事实上,与其说王煜宏以最保守的表现方式及其最传统的凝视来追忆怀旧的抒情性的话,毋宁说,她寄望以自己的画作,勾连起对过往时代的缅怀,从而追念一种精神上的信仰。因此有批评家指出,“王煜宏通过传统方式或者通过物品呈现自己的精神存在的现实感,这只是一种精神性守护,还并非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实践”。但笔者并不认为王煜宏的静物画不具有创造性的精神实践。倘若我们细心地思量王煜宏画面当中那些锈迹斑斑的物什,以及红色年代的报刊、宣传画、书籍等人为摆放方式,乃至其背后的精神诉求,我们或许会追问,这难道仅仅只是一种精神守望吗?

王煜宏的静物画,令笔者想起了17世纪西方所流行的有骨头的静物画。有骨头的静物画是静物画类型中特殊的一种,被称为“虚空静物画”,意为“空虚”、“无价值”。 此种静物画的流行与死亡之舞的观念有关,并且含有劝世的意图和道德警世的作用。它虽属于“古典的”静物画法,但跟后来现代艺术中“超级写实主义”的手法判然有别。譬如,夏尔丹把生活中日常的用具引入静物画,使静物画具有表达某种道德寓意,而非仅是具象的对物写生。王煜宏静物画的独特之处也体现在借用静物画陈设的客观记录,展示艺术家自我强烈倾向性的价值判断与历史观。一方面,王煜宏画面当中人为组构的红色年代记忆的物品陈设,既是自我成长历程当中的某段生活经历,又是包含特定岁月当中的历史文化空间的呈现,它具有一定的普世性,令我们深切体会到时代和社会的变迁,普通人曾经经历过的一段段难忘的生活历程。另一方面,它除了存有对特定年代难以割舍的感情之外,还存有对红色年代的价值判断和对红色革命的“主义”、“信仰”等反思。在王煜宏纤毫毕至的描绘中,那些被时光磨蚀了的精神证物,愈发透露出某种与历史和思想有关的政治情结——对一个特殊年代的政治热情进行人文主义的警觉与反思。即使,艺术家王煜宏自身并未清楚地意识到这些,但我们也绝不会否认,王煜宏静物画所具有作为特定年代精神生活方式的普遍性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在当今繁华而和平的年代里,当代艺术风起云涌,王煜宏多年来却苦行憎般坚守着写实静物画的创作,不能不说是一个另类。即便是近期王煜宏转向影像、装置创作,但她的静物画也始终是其穿透过往与未来时空的母语与根基。譬如说,从《执念与欲望》系列开始,直至近年的《天堂校园》、《日冕》等作品,王煜宏的作品所指涉的问题领域集中于基于个人体验出发的价值判断与人文关怀,无不延续着她静物画创作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以及对社会叙事的关注。因此,有批评家指出,“在有些装置或影像作品中,我们依然还能够看到王煜宏惯有的静物创作,但它们已不是独立的作品,而成了新作品中的一部分,或与其他元素并置于特定的空间中,或以一种标志形式成为王煜宏艺术的‘母语’。”事实上,从王煜宏的静物画创作到近期的装置、影像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延续着王煜宏艺术创作中的人文关怀和文化精神守护之苦旅,已不仅是王煜宏在静物画中追忆的残片,更是在今后装置、影像艺术当中积极开拓的归旨。

 

 


【编辑:于睿婷】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