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对于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夏季风来说是一个“灾难性的工作日”,当他一如往昔前往798上班时,发现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的门口聚集了数家西班牙媒体,对于夏季风的访问也从以往的中国西班牙艺术交流方面转向了对于“西班牙政府打击华人‘黑社会组织’”的看法,以及伊比利亚与这次行动中涉事人高平先生的关系等问题。
这又一次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伊比利亚在本年度成为第三次媒体关注的重点,首先是今年3月份,伊比利亚主办的刊物《独立评论》杂志因遭遇审查而停刊,接着7月份的一条微博让伊比利亚陷入“被倒闭”中,而又时隔三个月之际,伊比利亚又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事件原因是西班牙警方最近端掉了一个华人黑社会洗钱组织,而当地媒体报道认为行动的主要目标人物与北京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有某种关系。
随后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夏季风在微博中连续发表了数篇博文进行说明,并随后做出正式声明:“1.北京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是家纯粹的中资艺术机构,从来没有中国之外的资金注入;2.北京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的法人代表和股东中,没有任何的中国之外的人士构成,也不存在名为“高平”的人士;3.北京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以前的确与西班牙国际文化艺术基金会有过合作,通过这个平台相互推广了不少的中西双方交流的艺术项目,但这样的合作在一年前终止了;4.上述事实均可以从中国政府的工商注册、税务部门等官方文件中得以证实。”
面对2012年不断的被聚焦和讨论,艺术圈和媒体不禁对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的多了不少揣测,针对今年的一系列主动和被动的“变故”,雅昌艺术网采访了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夏季风。到访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之时,伊比利亚已经将展览撤走并开始装修空间,为明年三月份的新运营模式做准备,伊比利亚从非赢利性艺术机构向商业画廊转变的传言也在夏季风这里得到证实,空间的装修也将从注重实验性的空间向精致并适合展示架上作品的风格转变。
2012伊比利亚屡次遭遇变故
对于今年的一系列变化,夏季风笑谈恰好今年碰到一些巧合的事情,首先是3月份由于今年政治环境的关系,伊比利亚主办了六年的杂志在上半年遭遇停刊,由于杂志所涉及到的编辑、记者、设计、发行等不少员工因此离开,所以就出现前员工在微博上的一句感慨,引发了“被倒闭”的猜测。
但是在这之前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已经在尝试改变非赢利机构的模式,“经过这么一个五年,一个是中国当代艺术整个格局发生很大的变化,还有加上有一些客观的原因,包括整个机构处于非赢利的状态并且无休止的钱烧,也促使我们必须有一个新的抉择。所谓的非赢利模式,我个人觉得在中国不太合适,经过五年的实践,至少对伊比利亚来说是不合适的。这个是关键,也是我们接下去需要面对的一个核心的问题,是直接涉及到伊比利亚的未来走向,生存、壮大或者是死亡的关键性问题。”虽然外界传言纷纷,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并没有正式公开回应,默不做声在做计划中的事情。今年9月份伊比利亚已经首次开始以商业画廊的角色参与了上海当代博览会,邀请到的参展艺术家作品也都可以售卖,机构的性质似乎已经低调的开始转变。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把重点工作放在机构转型和空间装修的工作之时,又被暗示与西班牙“华人黑社会洗钱组织”有某种关系,尽管这个信息暧昧、含糊,所指并不肯定,但通过西班牙国内外众多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得以扩散后,一时间让这家名声向来不错的机构蒙上了巨大的阴影。
夏季风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正面回应:“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与西班牙国际文化艺术基金会从建立之初就是以相互合作的形式在做展览项目推广,我明确的告诉大家,高平自始至终不是我们的股东,也不是我们的法人。作这样的澄清声明不仅仅是为自己负责,也是为真实的股东负责,为事实负责。当然,我们与高平先生属下的西班牙国际文化艺术基金会的确有着紧密和正常的合作关系,尤其是在推进中西方的艺术交流项目上,我们之间品牌形象在一些宣传上甚至相互共用。西班牙政府在‘帝王行动’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点到了伊比利亚,虽然他们用词模糊,不确定,但这本身就对伊比利亚本身造成的伤害和影响。正如这次行动本身,都极其不严谨,不负责任。此事我已以书面的形式,在《致西班牙政府的一封公开信》提出质疑与抗议。”
夏季风:“伊比利亚与西班牙国际文化艺术基金会合作已在去年终结”
伊比利亚与西班牙国际文化艺术基金会最后的一个合作项目,是去年的西班牙国际摄影节的主题展“脸谱交流”,机构一直以非赢利的方式运营,无休止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是伊比利亚与西班牙基金会最终中止项目合作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夏季风以最后一次合作展览来阐释与西班牙基金会的具体合作方式,在这一展览中,西班牙基金会将这一项目推荐给伊比利亚,也邀请了夏季风去观看展览,他在观看展览之后认为展览学术水准很高,“如果在中国展出可能会对推动中国摄影概念的一个根本性转变”,于是决定将此项目引进到中国来展。
整个项目的费用包括策展人费用、借展费、运输、保险、策展人的接待、印刷图录、购买版权等相关费用,所有项目是由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与西班牙基金会双方共同承担。在西班牙本地的借展、从西班牙至中国的运输、购买版权等付费用是由基金会来负责,而在中国落地之后的图录印刷、场地、接待、从中国至西班牙的返回运输费等由伊比利亚来负责,从财务角度来讲双方各自承担一半的费用。
但也是这次项目成为伊比利亚与西班牙基金会最后确定的一个项目,夏季风说:“在这个项目之后,我们意识到继续按所谓的非赢利的模式去做,会对我们将来的持续性发展造成很大的伤害。作为一个民营的艺术机构,去承担一些属于国家层面应该承担的项目,对我们来说是绝对不明智的。”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的非赢利性质也从此时开始逐渐改变。
在“脸谱交流”开幕式上,基金会主席高平先生并没有出席开幕式,只在展览结束后接受了记者采访。这个活动最终终结了两个艺术机构长达五年的合作,但外界对此并不了解,只是伊比利亚之后的各类介绍中已经将西班牙国际文化艺术基金会的相关文字去除,曾经在伊比利亚工作过的一位员工也在几个月前曾经向记者透露:“最初在伊比利亚开馆之时宣传的由西班牙国际文化艺术基金会设立在中国的艺术机构,其实当时主要是以宣传为目的,将一个西方的基金会搬出来更容易博得人们的目光。事实上通过基金会这个平台,的确也带来了很多的国际艺术资源。”夏季风对此也谈到其实最初的合作比较紧密,很多资源都是相互共用,在没有特殊情况也并不会特意去澄清两个机构之间的关系。
但也是这种“紧密”的关系,让伊比利亚没有逃脱又一次被媒体聚焦,对于外界传言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与“洗钱”事件相关时,夏季风明确回应这在伊比利亚来讲绝对不可能,他说:“我倒是非常想请教一下,一个以非赢利为目标的艺术机构是如何做到洗钱的?至少在我看来,在画廊业中所谓洗钱,存在着非常多的在技术层面上没法解决的问题。如果有人想这样干,我想不是傻了肯定就是疯了。”
《洗钱内幕》作者姚耀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也谈到洗钱一般是由几个艺术市场中大的角色共同完成,包括藏家、买家、拍卖行等,而且整个过程并非是短时间完成的,一般都会经过几年的操作。一般是大型通过拍卖行进行,并在世界各地有分支机构才好操作,目前来看并没有人通过艺术机构和画廊进行洗钱:“通过艺术画廊这种东西我现在的确不知道,至少目前没有人这么干。”
五年非赢利之路的困惑
回望五年来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推出的展览和独立影像活动,以及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包括“趣味共同体”“纸上美术馆”“在两个世界之间”“艺术家工作坊”等艺术圈耳熟能详的展览的确在学术上无可置疑,但伊比利亚非赢利的性质就决定了所有展览的作品是无法销售,展览之后的作品也物归原主,从而盈利也无从谈起,大量的资金出去而无回报也让伊比利亚陷入了一种无法承担其本身基本运营成本的困惑之中。
夏季风认为这五年来中国的当代艺术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最初伊比利亚所定位的“复合型学术机构”不再适合他们了:“最初的定位包括展览项目、国际推广、国际引进、媒体、影像,包括两本艺术杂志,还有影像档案馆,整个当时的一个结构是这样的,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宽泛。那时的中国当代艺术环境比较缺乏学术性的梳理,所以我们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切入口。经过这么一个五年过程,一个是中国当代艺术整个格局发生很大的变化,还有加上有一些客观的原因,包括整个机构处于不盈利并且无休止的钱烧状态,也促使我们必须有一个新的抉择。一个机构方向的转变,事实上是对大环境和自身的重新认识和定位。”
毫无疑问,又一个有着非赢利性机构理想的艺术机构无法继续走下去,再一次印证了非赢利性机构在中国的发展无疑会遭遇到各种根本性的问题,夏季风谈到此事感慨颇多:“首先我感到有一些非常根本性的问题,在当下的中国没有解决。大家通常所说的基金说白了就是公司制,基金跟基金会不一样,是以投资为目的的一个方式。国际上的重要的基金会的确拿钱做很多公益性事情,我们原先也做过这样的事情,但是我觉得这个事情与我们目前的环境并不匹配。假如没有按照国际标准惯例去做,实际上打着这么一个幌子意味着带有某种欺骗性在里边,这个欺骗不管是善意还是恶意,实际上针对艺术家或者是针对展览来说,都是不诚实的。”
另外,夏季风谈到艺术经营行业在中国始终没有一个标准,它永远处于一种摸索阶段,而且一直在改变,就像前面谈到的基金、文交所等所呈现出来的问题非常多,这些问题恰恰透露出来中国或者是中国当代艺术界里边有一些投资人焦虑的、躁动不安的甚至是急功近利的倾向,这对整个艺术健康的良性的发展非常不利,具体到机构或者艺术家都不是一件很好的事。他发现很多艺术机构会把画廊看成是纯粹的企业。画廊是企业没错,但是它跟纯粹的商业性企业还是不一样。尤其是国内所谓的很多美术馆、私营美术馆、基金会,或者说打着非赢利招牌的机构,实际上在干着商业性很强的工作,包括本身团队的能力、对艺术的认知能力的欠缺,无疑会给艺术市场和一些藏家带来伤害。夏季风认为这个可能需要有责任心的同行一起慢慢去纠正。
运营及商业模式策略之变
机构性质的转变已然成为定局,伊比利亚也在结束了最后一个展览之后开始装修,在机构的计划中,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原来的空间比较适合实验性比较强的展览,夏季风表示机构转型之后,按照市场的现状,毫无疑问涉及到的架上绘画的展览会更多,所以整个展馆将需要改造得更精致,包括展墙、设备、灯光、空间展厅高度等,如今的伊比利亚的展示空间将被打破,最终呈现出四个大小空间并形成一个完美的循环参观线路。
夏季风谈到这个话题时说机构转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伊比利亚毕竟属于大型艺术机构,灵活度方面还是有问题的,所以在策划时需要有长远的计划是必须,所有的计划基本上都在一年前确定。“机构转型的问题,实际上我所考量的不仅是我们机构,而是对整个中国当代艺术的所谓的非赢利环境做了整体考量,我认为与其和原先一样含含糊糊的,定位不明,还不如坦坦荡荡,堂而皇之地告诉大家我们就是一个画廊更好。”对于股东来说,转变之后的伊比利亚至少拥有了资深的造血能力,尤其是在与艺术家的合作上能够更有主动性一些,之前由于机构的性质而导致合作艺术家的作品不出售,直接意味着会对艺术家的生存产生威胁并会给机构带来资源流失,对机构本身也是一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基于各方面的考虑最终决定转型。
对于伊比利亚来讲转变机构性质至少持续性的力量会远远大于之前,夏季风谈到两方面的因素:“一、伊比利亚五年来所积累的学术品味、经验、艺术家以及国内外机构的关系等等,可以说资源非常丰厚;二、运营模式改变,并不意味着学术水准的降低,反过来说可能要求会更高。国际上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画廊,比如说像白立方、黑瓦德等等这些画廊,我们也合作过,我认为他们应该是我们学习的目标,一方面展览学术品味很高,另一方面市场认同度也很好。尤其是针对中国的艺术现状,我觉得在探讨艺术本身问题的同时有商业力量的介入,或许所呈现出来的影响力会比以前更大。”
向画廊性质转变之后的机构无疑在展览以及合作艺术家方面会有很大变化,一家商业艺术机构中销售和利润成为不得不考虑的因素,而之前伊比利亚更多的实验性的展览,除了学术上的积累之外在艺术市场中不占有任何优势,夏季风表示在选择艺术家方面也会更多接触架上艺术家,但他希望未来合作的艺术家能够保持在一定的数量:“二十来个吧,包括国内外的重要艺术家。这个艺术家队伍的构成从年龄来看有老年的,有六十岁以上的人,也有中年的和年轻的。”
在选择艺术家标准的问题上,夏季风还是有一套自己的思考:“我们选择的艺术家的标准首先一点就是他不会在某个流派或者潮流里面大起大落,我希望找到那种具有非常恒定艺术价值观的艺术家。选择艺术家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程,甚至会涉及到艺术家的性格。就像伯乐选一匹马一样,好像他看一眼就够了,实际上他平常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他会以这个经验马匹的体格、外观甚至脾性,甚至将来能不能成为千里马都会有一个判断和预设。我认为艺术家的选择也是这样,我们绝对不会看一张这个艺术家的作品就会马上去跟艺术家合作,我们会对他有一个长时间的跟踪和了解。我觉得选对艺术家很重要,不仅是对市场和藏家负责,也是对自身负责。”
后记:
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从2008年在北京798艺术区的建立发展至今,经历了中国当代艺术机构的发展和变革,也正是印证了中国当代艺术从最初的风生水起到后来的不断涟漪,所影射的是整个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走过的探索和不断调整之路,其中所浮出水面的问题也正是我们在探索中的碰壁,而这些问题也正是未来应该努力去试图纠正的,从而让当代艺术机构和市场都找到一条正规的道路上。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