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
文化底蕴有差距 九成藏家不懂行难辨藏品真伪
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距?
“重庆城市文化底蕴与其他城市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唐肇新称,成都的白领买幅油画认为很时尚,重庆白领则觉得还不如买辆车。
在成都参加的一次拍卖会让唐肇新印象深刻:“拍卖会还没开始,一个穿着极其普通的年轻小伙跟我聊天,就断言那幅作品会卖多少钱,说得头头是道,很专业。”
“其实两地的生活差距不大,主要是消费观念不同。我们很多人追求的是物质消费,别人则重视文化消费。”重庆嘉华拍卖公司总经理唐建也认为,很多重庆人没有意识到其实投资艺术品也能挣钱。
“文化底蕴差距较大,只是重庆艺术品拍卖市场成长比较慢的原因之一。”唐肇新表示,由于一些市场不规范的操作模式,地摊与画廊滋生了艺术中间人,其中为数不少的“画串串”,让不少重庆藏家寒了心。
“在重庆的市场不缺少名家,也不缺少名作,缺的是顶级的艺术品藏家、投资者。其实重庆不少有钱人都投资过或试图进入这个行业,但上当受骗的太多了,就很少来了。作为富豪,不是输不起钱,而是输不起脸面。”唐肇新举例说,有一次他到重庆某摩企董事长家赴宴,这位董事长邀请他鉴赏一件艺术品,唐肇新看后发现并非真迹。得知上当后,那位董事长再也不言收藏了。还有一位地产老板花200多万买了50多件书画作品,但可惜全是赝品。“其实,重庆也有顶级藏家,我知道的一次出手几百万的重庆人不少。他们也会买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但不会选择在重庆买,而是去北京、上海买,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唐肇新介绍,在重庆艺术品拍卖市场,本地投资者和外地比例大约为1∶3。“十年前就是这样,现在也没改变。虽然重庆买家一直在增长,但其他地方增长得更快。”
“十年来,不少外地拍卖行来重庆都亏了,因为重庆90%的收藏者都是半路出家,不太懂行也不敢买。”唐肇新认为,有钱人不懂行,加上经纪人素质太低,买家被骗怕了有戒心。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