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中国当代艺术发家史,离不开海外收藏家的早期收购;探讨798的变迁史,也离不开海外艺术机构在798的兴衰史,海外机构的参与让798变成了全球画廊的嘉年华,多年来海外艺术机构数量一直占798艺术机构的15%左右,但他们为798所带来的品牌效应却远远大于这个数字。然而这种品牌效应所带来的商业利益和光环效应的叠加,它的诱惑正呈几何级放大,所引发的近两年来的房租纷争、798未来何去何从的讨论,这些关乎798命运的话题毫无疑问已经成为798目前所面临的最大疑问。从798的发迹到798的转型,海外艺术机构的进驻为798带来了什么?又为798带走了什么?
海外艺术机构的初选
北京的第一家外资画廊并不在798,它坐落于崇文门南大街的东便门角楼,红门画廊自1991年来到中国以后,就在这个远离当代艺术中心的建筑遗址上伴随着青砖朱漆度过了20多年的时光,见证着画廊在中国的命运。十年后的2002年,日本回来的艺术家黄锐第一个被允许租用798艺术区的车间建立了个人工作室,开始了艺术聚集区的步伐,同年,黄锐又介绍日本本东京画廊租用了一个400平方米的车间,成立了“东京艺术工程”画廊,从此,第一个外资画廊进驻798艺术区。
“当时经费和房租都很便宜,这里对我来说是一个梦想,没有指望它赚钱。”画廊主人田畑幸人那时选择798的理由似乎在今天已经变得有点讽刺和尴尬。田畑幸人从1995年开始有将画廊开在中国的想法,他不止一次对媒体说过:“在一定的时候,中国必然会成为亚洲艺术市场很重要的地方,成为中心。”
他对798的初次印象与如今的现实差别很大,这种差别不仅仅指环境,而艺术家对于艺术虔诚的心也随着798的过度商业化而土崩瓦解:“当时觉得这里地方很大,但破破烂烂。我脑子里也是一片空白,根本没有想到会有今天。当时经费和房租都很便宜。所以我在这做展览,只要是年轻,热爱艺术,执着虔诚的艺术家,我就做他们的展览并愿意一直为他们做推广。因为我的定位和想法,有时会拖了艺术家的钱,或者我应该努力去卖作品,但为了很多学术上的事情而耽搁了,在这方面我也有抱歉的地方。只有想成为真正艺术家的人,才会跟我坚持,我也会为他努力。现在中国的艺术市场往上走的时候,能够很容易看穿一个艺术家的本质。”
随后的2004年大山子艺术节“再造798”的话题引来无数关注,把798和中国当代艺术推上了一个让公众了解和开始熟知的文化区域,但798更多的还是以艺术家工作室为主,它的未来与艺术相关,方向却还并没有那么明确,而真正让798走向画廊聚集区的道路,却与海外艺术机构的进驻亦有直接关系,尤伦斯毫无疑问成为这其中最重要的机构之一。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首任馆长费大为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介绍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选址是在2005年春天敲定的,他们在选址之前还邀请了北京市的城市规划相关机构进行评估,他们建议如此之大的机构应该去石景山的钢铁厂,“而且当时他们也给我们看了一本对798进行3年的调查分析,那本调查纸张用的是比A3纸还要大的大开本,很厚。调查中他们认为798不是一个发展的地方,实际上北京市政府也这么认为,因为798旁边有保密单位。当时他们说会将798慢慢的开发成另外一个性质的区域。”但是毕竟北京东北地区才是当代艺术的聚集区,石景山钢铁厂的建议并没有采纳。刚刚建成的草场地是尤伦斯的另外一个选择之一,但是经过调查之后,费大为他们发现草场地的建筑属于违章建筑,而且尤伦斯打算选择一个区域单独建设,但是草场地没有土地所有证、建筑许可证等相关证件。
斟酌过后,尤伦斯最终还是选择了798,当时艺术圈传言2005年古根海姆美术馆看上了北京798艺术区的一块地方,但是2006年这个已经开始施工的位置却挂上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牌子。费大为回忆:“我们当时打算进入798的时候, 其实是2005年5月份决定把798的大窑炉租下来的。”
但是费大为谈到了798在2005年时的现状:“798从2002年开始发展直到2004年比较火,但是在2005年的时候是一个小低潮,大山子艺术节在那一年的组织过程中好像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2005年左右房地产业发展高速,房地产商也打算在798盖楼,当时七星物业已经开始涨租金,而且幅度还挺厉害,所以不少艺术家从798搬走,但画廊还没开始真正大批进驻,而且当时草场地艺术区专门设计了大片空间专门针对艺术展示,所以798在当时私下里并不是很被看好。”但是由于艺术发展刚刚起步,发展势头迅猛,园区内也突然多了很多外国人,所以798的发展还是一种自然生长的状态,那时的发展有点让管理机构措手不及,发展方向并不是在他们的控制之内。
跟风趋势造就的连锁反应
两年多后,尤伦斯开馆了,在这其中又有不少艺术家搬走了,很多画廊搬进了,同时多起来的也有很多小商小贩和小饰品店。从2003年一直行走于798内的青年作家叶滢在《窑变798》一书中谈到:“2007年11月,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了开幕礼,几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美术馆馆长、收藏家、艺术家来到798,参观了这家由比利时收藏家尤伦斯男爵支持的艺术中心的开幕礼,同时开幕的是由费大为策划的85’新潮——中国第一次当代艺术运动展,中国当代艺术在80年代的启蒙运动在20多年以后进入了肃穆的尤伦斯的展览大厅。”
跟风一直是中国的特色,当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常青画廊等大型机构在798落脚之后,更多的画廊和机构开始进驻798,艺术又是一个报团的行业,于是798国际化步伐的名声不胫而走,逐渐开始作为国际化、时尚和艺术的代言词,从而798就这样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费大为认为国外艺术机构对于798目前格局的形成毫无疑问是有很大影响力的,就如阿拉里奥进入酒厂之后,就带动了整个艺术区的形成,“798也是如此,在2002年东京画廊进入之前,也有艺术家零零散散的开始租一些地方作为仓库,例如隋建国、洪晃等人都在798租过几毛钱一平的地方,但是艺术家并没有影响力,有影响力的还是机构,东京画廊一进去马上就有一大批艺术家跟进,慢慢的画廊开始进入;尤伦斯进入之后,也因为当代艺术那两年的发展迅速产生的连锁反应,包括伊比利亚、佩斯北京也同时进来,798在那两年的改观比较大。”
费大为还谈到2008年的奥运会的管控让798并未膨胀起来,而奥运后的798艺术区,开始出现膨胀式发展,艺术在这里似乎已经开始慢慢变质。
2008年底至2009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之下,不少外资画廊尤其是韩国画廊受到直接影响,截止2009年上半年,“画廊倒闭潮”传闻在众多媒体上曝露,但据798官方数字统计截止2009年中,搬离798的只有8家画廊,而之所以因为业内的关注,很大一个原因是撤离的画廊中有两家知名外资画廊,其中包括较早进驻的空白空间画廊,海外画廊的进入与迁出似乎成为了798一条敏感的神经,总会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锁效应。
时态空间创始人徐勇对雅昌艺术网说:“国外机构进住798如果大量的进住,包括中国的当代艺术的发展环境有了根本的改善,如果大量的撤退就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有了滑坡。他们来或者不来都和经济社会有很大关系。”
“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悖论
798成为一个热点之后,商业、旅游成为798物业的另一大块收入,于是租金开始不断上涨,在艺术和商业的角逐之中,商业占据了主角。反而这个本应是以画廊和艺术为主的艺术区,画廊却开始很难生存下去,海外画廊更是很难发展本土藏家,于是当年大张旗鼓入驻798的不少画廊在经历了几年的租金上涨、成本过高无法运营,不少海外画廊也正如徐勇所说,当代艺术经历了经济危机的理性回转之后,短时间内圈钱的可能性变得更加渺小,不少机构也都逐渐撤出798,包括表画廊、阿特塞帝、尤伦斯夫妇等。
然而798 却也不不缺还在坚持的海外画廊,名声最好的画廊非常青画廊莫属,常青画廊1990年建立于意大利,目前在欧洲拥有4家画廊,2004年成立北京常青画廊,对于常青画廊的展览,业内一直都赞赏有加,不断推出西方知名当代艺术家的展览,然而常青画廊在北京分部一直赔钱也是业内都有所了解的,画廊一名员工介绍,常青画廊北京从成立之初就一直赔钱,租金高是其一,展览资金耗费大,但中国藏家对西方艺术家的作品不感兴趣,从而造成常青画廊多年来一直赔钱赚吆喝的运营着,运营经费是由欧洲几家画廊赚得的利润补贴北京分部。
租金和运营成本问题不仅是海外画廊所担忧的,本土艺术机构同样面临着不知未来走向何方的困扰,在去年刚刚由外资机构转变成本土机构的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夏季风谈到798的未来方向时也表示挺担忧:“798发展至今显然有很多矛盾之处,刚开始几年非常好,有很多机构进来,相对来说比较纯粹,那个时候商业性的小店都特别少,而如今现在很多旅游团过来,他们之所以觉得798有名声才会有这样的效应,作为展览这一块需要更多的人过来看,但是恰恰跟过于商业化的氛围又是有冲突的。加之本身798成为一个热点之后,包括房租等等都会上扬,这种都会给机构带来很大的压力。”
最近两年内798租金问题一直成为画廊和物业之间不断恶化的矛盾,先是3818库集体搬迁,又是时态空间租金上涨2.5倍,照此势头发展下去,798对于画廊和艺术机构的吸引力越来越小,2012年的798海外画廊,除了刚刚进驻的品画廊大手笔投入资金推出展览以外,其他海外画廊均以低调行事为主。徐勇谈到:“08年之前,798里或者围绕798的韩国画廊有二十多家,台湾画廊也有七、八家,今天在北京的韩国画廊或者在798的韩国画廊只有几家。”
回望十年来的798艺术区变迁,进出798的海外画廊和艺术机构数十家,无论市场的火爆还是艺术的低靡,海外画廊总是能触动到世界经济的神经末梢。虽不能说海外艺术机构引领了798的发展历史,却在十年的沉浮中充当了艺术市场的晴雨表,也成为798走向国际化的直接原因,不少专家和画廊在呼吁艺术机构和画廊对于798的贡献巨大,如今租金上涨太快,管理机构应当给予艺术机构更多的优惠政策,吃水不忘挖井人,但艺术区的命运似乎注定如此,艺术和道义在商业面前显得那么苍白,“吃水不忘挖井人”成为一个悖论。
夏季风认为这也没有办法,因为这是一种商业规则,当人越来越多、商业越来越多时,租金上涨是必然的,不能说因为是做艺术的就要特殊:“说白了是商业规则,任何东西可能都需要在某个规则之内才可以展开,所以我们知道压力很大。整个园区的发展,我感觉对艺术的发展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房租高了之后会有一些机构承受不了就离开了,而可能恰恰并不是做艺术或者学术的盈利很高的公司会进来。但是历史上国内外很多艺术区最终都是这样的,刚开始是艺术家赶走,后来艺术机构赶走,后来商业机构进来,基本上都是这样的,这个东西我们不可能改变,一个机构也不能改变,我们只能是遵从商业规则,因为这个行业规则不是我们制定的,也不是地方制定的,市场的推动有一双无形的手,永远会在那儿推动着,谁都无能为力。”
【编辑:赵丹】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