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上海双年展
0条评论 2012-11-16 16:36:48 来源:《艺术当代》 

关于主题

1,要重新发现,不要“雄起”

“重新发电”,英文名是Reactivation,这不是简单的“搬进发电厂重新开始”,而是有着按文化的线索,以艺术为媒介重新发现、构建社会共同体的意味。这个展览的主题词最早被翻译成Power up,这不太好,太性感了,用四川话说叫“雄奇”,未免太强硬,有点穷兵黩武了,那不是中国人的气质,中国人讲究上善若水,天生不是战士,除非把刀架在脖子上,兄弟俩不再吵架了,才一起赶走侵略者,我们不能自我妖魔化。因此,重新发电表现为重新访问、构造、更新。它的内涵很宽,可以关于公共空间的重构,关于民间机制的采集,关于家族故事的讲述,关于共同体的构建,关于教育等等。

2,“共和”,意在发掘一种认识的“共同体”

此次展览主题包含有4 个分支,分别是“溯源”、“复兴”、“造化”和“共和”,其中“共和” 的概念有点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对此,策展人邱志杰解释道:“这个词英文就叫‘Republic’,但是中文也可以翻译成‘共同体’。这个世界进入二十世纪之后,无论是集权国家的机关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希望把人从群体中剥离出来,以垂直的接受国家扁平化的机制管理;抑或是西方的新自由主义把人打碎成一个个的个体,有人完全被资本控制、完全被媒体控制,都面临着社会价值失落与人的存在危机。因此,‘共和’,意在重新唤醒人对于不同共同体的‘精神认同’。而这种群体认同显然有利于重新唤回群体责任。”对此,邱志杰还用了一个煽情的故事来做比方:说有一只小猿猴,是个孤儿,平时只能跟着那群猿人后面捡点儿大家吃剩的东西,有一天有一群狼来了,别的小猿都在父母亲的帮助下爬上树去了,他爬不上去,一个人落单,被狼群包围,那只小猿在那里就开始惨叫了,知道自己要死了。突然之间有一只母的古猿跳下树来对着狼群就大声喊,“走走走”,接着一只公的跳下来拿起石头砸那些狼,最后所有的公猿都跳下来开始赶那群狼,这个时候解说词非常煽情地说道,这一刻,社会诞生了……

关于展览

1,城市馆,2000 年以来最大的制度创新

今年,上海双年展推出了“城市馆”的模式,这一模式的推出有着以下几点的优势:首先,变一家独揽为群策群力,不同城市可以贡献更为多元化的艺术,同时也可以整合更多的资源;其次,多头并进,“总有一款适合你”,可以关照不同的兴趣点;再次,选择“城市馆”而不是“国家馆”的形式,可以更好的对接不同城市的地域经验与特色,而避免了国家馆可能会带来的过于架空的艺术形态立场的干扰。邱志杰戏言,两个不同城市的人碰面,也许更多的是关注柴米油盐、出行交通的民生问题与生活体验,而不是那些“军国大事”。

2,一个好的双年展要让“三老”满意

不同于其他的策展人往往在湛蓝的目标上提出一些云山雾罩的说法,邱志杰坦言,做好上海双年展,关键要让“三老”满意。这“三老”分别是“老百姓”、“老同志”、“老外”。老百姓是一个展览文化根基和城市影响力的基础,老同志是一个官方背景的双年展得以顺利举办的有力保障,而老外,则指的是国际学术界。而办好一个展览的难度在于“三老”的标准是南辕北辙的,因此,在展览的框架内,就需要有满足不同需要的作品。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往往专家和学术界满意的作品在公众视野中往往容易不知所云,视觉效果较差,而老百姓喜欢的具有视觉冲击力,“好看”的作品则往往不仅制作费用高昂,而且还有着较高的制作风险。

 


【编辑:赵丹】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