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保利秋拍:“二仪有像——百年书法”专场
0条评论
2012-11-17 09:17:47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于右任 行书五言联
237×57cm
书法一道“知白守黑”,以至简而又至繁的阴、阳两仪,既表达出深奥幽玄的世间义理,又含“却好”、“冲和”至高之境,让人自得其乐、优游不迫。唐太宗李世民《大唐三藏圣教序》开篇即言:“盖闻二仪有像,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故借“二仪有像”做今秋近现代书法专场之名,寄托今人对于书法这一门经典艺术的崇敬与热爱。
书法与绘画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以至“书画同源”一说至今仍在沿用。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首提“书画同源”: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鸟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
吴昌硕 篆书节临石鼓文
1920年作
38.5×156cm
当年的象形文字,已经发展成为了我们今日所能见到的草、正诸体;而对于事物形态的描摹刻划,也从最早的“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幻化出了一部异彩纷呈的中国绘画史。现在看来,无论是画家以具体形象描绘世间万物,还是书法家以抽象符号表达的黑白关系,它们都是创作者对自然的观察与体悟。书家与画家虽然用不同的形式阐发了自己对于自然的理解,但他们心中对于阴阳调和的诉求是相同的,而这种中正冲和的创作观,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精神内核,其对于中华民族的影响历久弥深,也是书画艺术相融、相通的根本所在。
编辑:admin

相关新闻
标签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