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作品
被李娜吸引,源自偶然看到的她的一幅作品——《和风》,画面构图简洁却又富有想象力,带有花边的伞,玲珑剔透,倚靠在满是针刺的玫瑰花枝上;黑白相间纹理的蝴蝶围绕着花蕾,若即若离。在暗紫色的背景下,白与红、动与静、温柔与刺痛、包容与拒绝……显得更加扑朔迷离,但我的心却愈加沉淀。
有言,英雄难过美人关,表面上看似在说每个人都有致命的弱点,其实是在说“心”,一旦心被捕获,人也就会跟着“心”走。欣赏艺术作品也一样,首先是“心”的接纳,其后才是渐进式地了解,这里需要经过由感性到理性的层层过滤,在心镜上形成最后的印象。李娜就是一个善于“造境”的艺术家,她以心造境。欣赏她的作品,目光所及,我们很容易“形成最后的印象”,可能缘自工笔的细腻、色彩的绚丽,也可能是画面中蕾丝的擅自入主,不管如何,这种“印象”的存在却是个事实。
李娜给人的印象非常开朗, 从2007 年创作的《城市阳光》系列到2009 年创作的《女人香》系列作品都是很好的说明。这里,并不是说作品能代表性格倾向的佐证,在这背后是李娜对待过往的生活和艺术的心态。“虽然大学毕业了很久,但是却感觉并不疏远,对大学的生活记忆犹新”,李娜说。《城市阳光》系列作品色彩以黄色调为主,侧重于描绘人物的局部举止,如系鞋带等。这里的人物没有身份,没有目的,下一个可能的动作没有暗示,但秋天的季节特点在李娜的作品中是非常显著的,我们可以欣然接受金黄,也可能被枫叶般的色彩吸引。
我们很容易“形成最后的印象”,可能缘自工笔的细腻、色彩的绚丽,也可能是画面中蕾丝的擅自入主,不管如何,这种“印象”的存在却是个事实。李娜给人的印象非常开朗, 从2007 年创作的《城市阳光》系列到2009 年创作的《女人香》系列作品都是很好的说明。这里,并不是说作品能代表性格倾向的佐证,在这背后是李娜对待过往的生活和艺术的心态。“虽然大学毕业了很久,但是却感觉并不疏远,对大学的生活记忆犹新”,李娜说。《城市阳光》系列
作品色彩以黄色调为主,侧重于描绘人物的局部举止,如系鞋带等。这里的人物没有身份,没有目的,下一个可能的动作没有暗示,但秋天的季节特点在李娜的作品中是非常显著的,我们可以欣然接受金黄,也可能被枫叶般的色彩吸引。
李娜并不拒谈其作品中出现的很多蕾丝物件,她的心态比我预想的更加自在、放松,可以看出,她有自己的理解,而且也愿意将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传递给观者。“画蕾丝也不是突发奇想,是因为到了2009 年的时候,很多当年的大学同学都走进婚姻的殿堂,而蕾丝是婚礼中最为常见的丝织品,所以,作品表达的是这种想法”。这种不期而遇的场景在我们周围随处可见,很
多时候我们却视而不见,对于婚姻我们想到了家庭、生活,想到了生儿育女等等社会问题。李娜采用这些显得有些私密的物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夺人眼球。当众所周知的私密成为一种事实呈现,那么,这种“呈现”就不是为了“呈现”而呈现,而是为了“表达”而呈现。表达,对于艺术家来说是一种声音,代表了自己的声音。李娜将婚姻浓缩并延展到画面中的蕾丝,没有现实中花花绿绿的样式,而是以冰雪白的形象留落在画面中,“把主流精英艺术所不齿的、所排斥的东西纳入艺术中,给予日常生活用品某些特权”,包括作品中出现的高跟鞋、墨镜、蜻蜓、和扇、衣架等构成饶有情趣的生活元素,为探讨艺术家女性身份和物质媒介之间的属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更容易被亲近的生活环境感染,对城市中长大的李娜来说,“我画不出玉米的真实样子”,这是她真实的一面。其新近创作的作品,少了前期作品中的回忆式的线索和抒情式的唯美,而是注重营造、表达作品和内心的逻辑结构,这或许是其“真实”的另一面。
作品《晚宴》采用了主人公“不在场”的处理,尽管还有对蕾丝的“偏爱”,对技法和材料的依赖,但李娜将更多的思路和笔墨投入到对绘画艺术、对艺术家身份在社交中的角色和处境。如果说之前的作品是艺术家自导自演的系列剧本,是一种身份的确定,那么后者则是艺术家身份介入外界的宣言。这种宣言首先确定了两个因素:一,作为女性艺术家;二,作为生活在当下的女性艺术家。在大学期间,女性所具有的某些优越性在李娜心中已经产生影响,这也是其作品中出现很多女性形象的原因。当下的社会环境更是一种新的催化,对于李娜来说,艺术家
应该勇于、善于接受各种东西,在作品中“运用符合当下的审美趣味的东西”是无法拒绝的现实,正如陶咏白所说,“她们在大众文化的浸淫中接受时尚流行文化、网络文化、电子资讯,并转成她们的艺术创作元素形成新的艺术风貌”。
【编辑:于睿婷】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