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摄影家安德里亚斯·古尔斯基的作品《99美分II》在苏富比艺术品专场拍卖中以334.6万美元成交,也创下了当时摄影作品拍卖价格全球新高
2011年的11月13日,上世纪著名影星周璇个人珍存的近2000张原版老照片在北京华辰拍卖,结果以218.5万元成交,创出国内影像拍卖市场单个标的价格新高
摄影作品的收藏进入艺术品市场仅十几年,所有油画、雕塑、书画、瓷器等等司空见惯的艺术收藏门类所遇见的问题概莫能外。而年轻而具有独立判断力的藏家,成为摄影收藏的希望所在,上海因为站在中国的最前面,而成为这项新兴收藏项目最可能生长壮大的地方。
出现在世贸商城举行的2012上海国际摄影展摄影收藏论坛主席台上的方喻,生于1983年,名片上的头衔已然是一家网络科技公司的创始人。语速缓和,审慎有度,圆脸戴眼镜的他,其形象俨然十分符合摄影作品市场针对的理想收藏群体的设想:年轻——意味着对艺术作品的口味更趋向先锋前卫,宽容度更高;多金——但又非传统意义上“腰缠万贯”的老板。自2010年始投身摄影收藏的行列,方喻已经拥有的藏品并不算多,20-30张,却成为系列,绝大部分是1930年之前的老照片。除此之外,方喻还有一个长达20年的摄影收藏计划,如果按照方喻的理想得以推进,他将会在2030年举办一个专题展览。
没有刻意定下的功利性目标,只是为照片本身所蕴含的人文价值所撼动,这本该是推动一切艺术收藏的动力,在人人一心一意关切“涨幅可达多少”的当下,却尤显珍贵。
摄影究竟是不是门艺术的争论自摄影诞生之时起便伴随着技术的发展一并向前,但摄影作品的收藏进入艺术品市场仅仅十几年,所有油画、雕塑、书画、瓷器等等司空见惯的艺术收藏门类所遇见的问题概莫能外。
拍卖行的公开拍卖成交纪录成为摄影收藏正在兴起的一个标准,摄影收藏拍卖中拔得头筹的摄影作品,其中一幅是2006年2月纽约苏富比拍出的当时最贵照片——美国摄影家爱德华·斯泰肯(1879-1973)1904年摄于长岛的《池塘月光》:292万美元,而这幅作品的最原始销售记录只有75美元。一年后的7月,德国摄影家安德里亚斯·古尔斯基的作品《99美分II》在苏富比艺术品专场拍卖中以334.6万美元成交,也创下了当时摄影作品拍卖价格全球新高。而几个月后的同年11月,理查德·普林斯的《牛仔》则以340万美元的价格又刷新了纪录。2008年6月,虽然金融危机阴霾还未散去,纽约苏富比拍卖由20世纪一些最知名摄影大师,包括安瑟·亚当斯(Ansel Adam)、大卫·贝利(David Bailey)等阵容组成的“摄影大师宝丽来作品”,1260幅宝丽来软片与银盐相纸作品,拍卖总成交额达到1200万美元。2011年的11月13日,上世纪著名影星周璇个人珍存的近2000张原版老照片在北京华辰拍卖,结果以218.5万元成交,创出国内影像拍卖市场单个标的价格新高。
老外收藏当代,国人偏爱老照片
尚不到而立之年的方喻从小学习绘画,爱好摄影理所当然,家族里的长辈收藏玉器、书画,让他具备了一定的艺术背景、鉴赏力,以及独立的艺术判断。2010年,在同龄人对于余钱的处理方式尚停留在买车买房之际,方喻开始涉足收藏摄影。起因并不复杂——一些相关的报道使之关注到在国内市场尚未真正热起来的摄影作品收藏领域。
“相比较其他艺术收藏,诸如油画、书画、瓷器,市场在短期内如此火爆,炒作的痕迹过于深重,而摄影,相对来说显得安静些。”他出手收下的第一批照片,便是从华辰的春拍中买下的威廉·桑德斯作品,19世纪末在上海开办照相馆的威廉·桑德斯镜头下的中国人肖像打动了方喻,“其中透露出当时的中国人真实的生存状态,作品的品相佳,艺术家在当时非常有影响力。”这些因素构成了方喻以2万多元人民币的代价买入作品的最主要动机。此番契机,使1930年之前的老照片成为了方喻目前主要的收藏方向。按照他的理想计划,每年对于自己的收藏投入在5万-10万元人民币之间,以此为代价收藏十几张二十几张1930年前的老照片。方喻把这项收藏计划做到了20年之后,那时候,也就是2030年,与1930年的距离恰好是百年,从自己的收藏出发,便可以做一个相关主题的展览。
方喻的周围自然形成有一个收藏老照片的群体,其中以中国人为多,而收藏中国当代摄影的,则绝大部分是海外藏家,这个分类也基本代表了目前中国国内可以看到的摄影收藏群体的大致趋向。
北京798艺术区内最早从事影像买卖行业的百年印象艺术总监陈光俊在2012年的上海国际摄影展论坛上指出,当代影像在百年印象的成交量中所占到的比例远大于传统影像,近两年尤其如此,当代影像销售甚至占到画廊销售的90%。
为什么传统意义上体现摄影价值注重记录时间事件的“DOCUMENTRY即纪实摄影”缺乏市场青睐?陈光俊认为,主要是由于摄影作品的买家绝大部分都是外国人,对这些国外藏家而言,要了解一幅中国纪实摄影作品的价值所在,需要太多的知识储备,具备太多的人文背景、历史脉络的了解,语言文化所构成的理解障碍横亘其中,而以当代艺术为创作手段的当代摄影的叙事方法、表达方式,与世界同步,并不看重瞬间,而是强调主观的呈现方式。“90%的藏家来自国外,他们只关注他们能够看懂的东西。”上海全摄影画廊艺术总监黄云鹤也证实了这一说法,但是黄云鹤给出的数据是顾客中有30%的中国人。
有“影像魔术师”之称的摄影师杰利·尤斯曼曾说过:“据我所知,在国外有很多著名的摄影收藏家,他们偏爱收藏中国的摄影作品。因为中国复杂多变的天气、变幻莫测的地形,决定了他们的作品丰富多彩、富于变化。”不需要讲太多深奥注释的表面化表达,东方奇情录般的画面,是西方藏家好奇心所致的收藏趋向。
依此原则,国内藏家趋向于老照片的收藏不足为怪,那些因为岁月而凝结在影像上的痕迹,随时间流逝而带来的色彩的变化,微微的泛黄褪色,本身凸显的便是一种来自历史的魅力。而与此类似于本能的收藏冲动的比较之下,介入中国当代摄影,显然后天的培养和教育环境更为重要。
编辑:李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