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亲王
清 乾隆五十三年(1788)和珅宅第基本建成(即后来的恭王府)。
清 嘉庆四年正月十六(1796)嘉庆皇帝列和珅二十大罪,抄家籍产,正月十八,嘉庆皇帝降旨赐和珅自尽。
清 咸丰元年(1850)咸丰皇帝将庆王府赐给其六弟恭亲王奕訢。咸丰二年(1852)四月二十二日,恭亲王奕訢迁居此府,始称恭王府。光绪二十年(1894)恭亲王卒,由其孙溥伟袭爵恭亲王。
1912年,溥伟将恭王府所藏文物(除字画外),全部卖给日本著名古董商人山中商会的山中定次郎。山中定次郎购得这批文物后,迅速运回日本进行整理,将其中的精品运往纽约,剩余部分则留在日本。
依据著名的书画大师溥心畲先生的自述以及日本仙台市东北大学教授富田升等学者的努力探究,进而可分析出,小恭亲王溥伟所售之恭王府旧藏文物种类包括:青铜器、瓷器、玉器、木器、兵器、珠宝、杂项共计七大类。总数量应在2000件左右。
《恭亲王藏品》封面小图
这样大量的珍贵文物有证可查的有四大流失方向:
1913年2月美国纽约《1913年AAA恭亲王竞卖》,共计536件;
1912年日本山中商会在本国零售一批,数量不详;
1913年某月英国伦敦拍卖一批,共计211件;
1945年日本战败,美国政府作为战胜国之一对日本进行了严厉的经济治裁,没收了山中商会在美国的全部资产,同时亦罚没了山中商会在美国设立的古董店中所存放的全部中国文物。据山中定次郎的第四代后裔、山中商会现任负责人山中让先生讲,被美国没收的总资产当时折合美金约八千六百余万元。这次重创使富裕的山中家族转向没落。而原本保留在山中商会的少部分恭王府旧藏文物,也被美国政府没收后不知所终。
综上所述,恭王府所藏之珍贵文物之流失开始于19世纪20年代,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就是1912年小恭王溥伟为筹集复辟清廷的经费,将王府中除字画外的全部收藏一次性卖给了日本著名古董商人山中商会。1913年山中商会在美国纽约举行了一次“恭王府文物”的专场拍卖会,并为这次拍卖印制了精美的拍卖图录,即《纽约1913年AAA恭亲王竞卖》。扉页记录着这批中国恭亲王文物当时由世界著名的YAMANAKA(山中商会的英译)公司获得,并被允许拍卖,拍卖师则由美国艺术协会经理THOMAS E.KIRBY先生主持,地点在美国纽约麦迪森南广场美国艺术画廊。在以后的二三十年间,溥伟及其弟溥心畲等为维持生活将府中字画等其他珍品也陆续卖出,直至流失殆尽。在2008年香港佳士得所举行的“日本东京根津美术馆藏清宫御制钟表”的专场拍卖中,大部分拍品都是从恭王府中所流出的。
1913—1960年代日本山中商会、美国安德森画廊、帕克勃内画廊、纽约佳士得、英国大维德基金会、伦敦苏富比等欧美大型中国艺术品收藏机构所出版之重要古美术文献及展览图录一组110册。为历年来国内拍卖海外顶级收藏图录最多一次。内含1913年日本山中商会原版初印《纽约AAA恭亲王府藏品专拍图录》一册全。(此书目前已知存世不足7册,中国国家图书馆亦无此书实物之收藏)。是书为1913年2月27至3月1日,山中商会在美国纽约举行的一场盛况空前的恭亲王藏品拍卖会之原版图录,收录文物共计536件,每件均有名称、断代和简短文字说明,部分文物配有照片,另附当年恭王府大门之老照片。在图录的空白部分,还有当时买家用铅笔标注的部分拍卖价格。恭王府文物流散海外已近百年,部分藏品已被各地博物馆收藏,例如书中第134号拍品孔雀石山子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第343号拍品兽面纹铜壶现藏于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惟另有部分藏品目前仍流转于艺术品市场,其踪迹较难追寻,日后现身时,只有借助这本百年前的专拍图录,或许才能确认这些珍品的真实来历。此组文献内容涉及中国高古陶器、青铜器、明清官窑瓷器、玉器、历代珍稀雕塑、中国传统书法、绘画、清代宫廷鼻烟壶、漆器等,由中既可体现海外收藏家个人收藏历程,亦反映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期世界中国文物艺术品收藏与市场流通之真实情况,於研讨中国文物流历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保存较好。
【编辑:文凌佳】
编辑:文凌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