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洋专访:联展让艺术走进千家万户
0条评论 2012-12-01 13:49:20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胡兰杰

12月1日,由《京华时报》主办,《成都商报》《南方都市报》等9家媒体协办的九城联展北京站将在当代MOMA开幕。联展不仅提升了市民们的艺术审美水平,经济效益也颇丰。对于即将开幕的联展北京站,主办方《记者》总编辑李洪洋信心满满,他说,此次联展在普及大众审美的同时,也以适中的价格给藏家提供了获得名家力作的机会,“我们最终目的是让艺术走进千家万户。”

谈联展

学术与市场双向引导

记者:在您看来,联展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李洪洋:联展是以各省主流媒体自发创立的展览平台,它集合了全国最庞大的艺术资源。其次,联展的各媒体负责人具有敏锐的眼光,通过媒体强强联合的方式占据未来话语权的制高点。第三,都市报属于老百姓的报纸,媒体的宣传和引导是全民文化素质推动最有利的基础。最为关键的是,联展通过媒体联盟的力量打破地域限制,让本地艺术家走向全国。

联展第一次登上了北京的平台,意味着它占领了文化大发展的中心地带。没有联展发起人《成都商报》总编辑陈舒平几年来的思考,也不会有今天的硕果,希望《京华时报》的加盟能让联展迈向另一个高度。

记者:去年的巡回展引起了很大反响,您如何评价去年联展在业界的反应?

李洪洋:据我所知,联展在上一年的巡回展中,作品销售总件数1063件幅,平均每站销售118幅,作品销售总金额3209万元,平均每站销售356万元。这个数字表明了在经济和文化的双重背景下,艺术品行业的巨大潜力。此外,经过各大主流媒体的强力宣传,部分艺术家作品在巡展过程中价格也有所增长。

谈市场

中国艺市中心在北京

记者:我国艺术品市场持续快速增长,2011年市场交易总额达到2108亿元,名列世界第一。联展的成功基于市场大环境的繁荣,对于北京的艺市现状,您如何看待?

李洪洋:北京艺术品市场居于全国艺术品市场的核心地带。在艺术品产业发展中,北京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具有全国最著名的艺术聚集区,数量众多且最优秀的美术馆、画廊、拍卖公司,还有全国最大的古玩艺术品交易市场、博物馆,以及最有权威的艺术院校和最优秀的艺术家资源。这些资源势必为联展带来得天独厚的外在环境优势,而联展也给北京的艺市带来别样的活力。

记者:请问如何看待外地市场与北京市场的差异?

李洪洋:因为地域性关系,艺术品交易在中国目前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每一个城市都有当地所推崇的艺术家,却并不一定在全国范围内有足够的影响力。优秀的艺术家仅在当地为人熟知,也是挺遗憾的。中国的艺术市场中心在北京,全球的艺术市场中心在纽约。北京的影响力覆盖全国,就如同纽约的影响辐射全球。

谈计划

让艺术走进千家万户

记者:《京华时报》作为在北京拥有巨大发行量的都市报,未来在艺术品产业发展中会有什么样的作为?

李洪洋:在今年初,《京华时报》创办了《艺术品投资周刊》,这是北京都市报中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创办艺术类周刊的媒体。创刊不足一年已经在北京引起巨大反响,成为艺术圈谈论的焦点。在今年5月的创刊大典上更有艺术圈重量级大腕捧场,其中有艺术家艾轩、王沂东,本报艺术顾问、艺术市场资深专家赵力等。《艺术品投资周刊》依靠着《记者》巨大的公信力、传播力、影响力,得到了各界的支持。

《京华时报》创办《艺术品投资周刊》的目的不仅在于做一份周刊。我们希望搭建起一个完备的京华艺术品投资平台,在这个基础上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京华有很多梦想。我们今后还会设立艺术基金、开画廊、办展览、做拍卖与艺术经纪,多管齐下推广艺术家、推动艺术市场。

记者:对于即将开幕的联展北京站,您有着什么样的期待?

李洪洋:这次联展不仅汇集了各地最优秀的艺术家作品,以满足广大收藏家的投资需求,同时也征集来了很多年轻有发展潜力的艺术家作品。那些名家的作品不仅满足审美欣赏,也具有投资价值,值得收藏。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价格适中,普通家庭都有购买能力。我希望大家买不买作品,届时都能来展览现场看看,接受一次艺术熏陶,与艺术家与艺术品进行近距离的交流,我想这都是有益的。因为美是有力量的。

对于这次联展,我最期待的是各城市都市报的媒体资源、艺术资源齐聚北京。以首都为立足点,让展览在艺术性、思想性、精神性、社会性、学术性、独立性、专业性等方面得到更大的发展。

记者:在这次联展中,有没有您特别推荐的艺术家

李洪洋:参加本次展览的著名艺术家石齐,师从黄胄,即将在法国卢浮宫举办个展,他应该是中国第一位在卢浮宫做个展的中国艺术家。我比较喜欢来自湖北的艺术家金剑的作品。作品以京剧人物为题材,风格完美地结合了中国的写意和西方的写实。我们的定价是1500元,这个价格是大多家庭都能承受的价格。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