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场上的黑马荣耀
在2011年中国嘉德春拍中,“旧时月色—一个文人的案头清玩”专场引起了众多藏家的关注。这是继2010年秋拍推出董桥旧藏书画之后,其收藏精品再次现身拍场,结果拍出不少高价藏品,最惹人眼目的是一件宋代青铜卧狮镇纸,因其曾是王世襄的旧藏,估价为15万元至20万元,最后以71.3万元成交。
这件卧狮由青铜铸造,面朝一方,怒目圆睁,口微张露齿,头部毛发卷曲,颈饰铜铃,姿态呈匍匐状,四爪威武有力,鬃毛丝丝可见,气势雄伟,稳重大气。器物青灰色泽,表面光亮,定是常年把玩所致。铜狮早年为王世襄从私人处购得,爱护尤佳,视为珍宝,且将此物收录到自己撰写的文集中,不仅对其器物造型详细介绍,还将收藏轶事娓娓道来,对其的重视可见一斑。
在2003年举行的王世襄收藏专场拍卖会上,这件宋代青铜卧狮镇纸,估价15000元至25000元,成交价为55000元。收藏家董桥因与其失之交臂而懊恼不已。5年后,这件镇纸出现在香港的拍卖市场上,董桥花了数倍于2003年的价格才购得。这件青铜卧狮满身尘埃,枯涩无光,董桥用一方素净棉布潜心擦拭,连夜摩挲,古铜卧狮似乎慢慢苏醒,透出古穆英气。
名家作品尤为难得
刻书画镇纸一般由书画家作稿,其程序也与刻铜墨盒一样:先挑选中意的镇纸,或铜、或木、或牙、或竹。按常理,有声望的书画家所挑选的必定是材质精良、造型别致的光板镇纸,在上面均匀地涂上一层白粉以衬其底,然后书画家便在其上纵横驰骋地构思创作。
镇纸上的书画作品,其实是书画家本人作品的袖珍化,它的章法、笔法、气韵应与大幅作品一致。事实上有一部分书画家不大会作袖珍小品。以前没有复印机和照相技术可以随心所欲地放大和缩小,所以一般能在小小的镇纸上作书画,又能得其神韵的书画家必然功力深厚。待书画家完工后便由镌刻名家在其上按书画的特点,一刀一刀地细心地镌刻完成。雕刻家务须深谙书画家的笔墨、个性,用手上的刀将书画家作品的特征进行再创作,将其特色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因此小小的镇纸凝聚了书画名家和镌刻名家的共同心血,也可说是他们的联袂之作。这种联袂不是随意的,因为书画的笔法、章法、气韵,必须与雕刻的风格气韵相匹配,故每件成功的上品皆极为难得。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