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林徽因文定礼
细节首度披露
梁思成与林徽因的美满姻缘几十年来传颂不倦,很少有人知道这段姻缘背后经历的种种秘闻与波折。在梁启超档案专场,两封梁启超写给胞弟梁启勋的书信,详细披露了梁思成与林徽因庙见礼与文定礼的种种细节与考究。
儿子的婚事邀请哪些亲戚、大媒?见面礼如何?聘礼为何物?如何布置新房?讲究的是排场还是礼俗?在梁启超写给弟弟的信札当中,陈述详细周到,简直可做民国时期书香门第婚嫁习俗的范本。
1927年,梁启超已经病重入院,因此写信让胞弟梁启勋代为筹措这对璧人的庙见大礼、文定大礼。“特因思成已决定在美结婚(我及思顺如此主张,彼两小未完全同意),婚仪太简率,所以想在文定礼上稍微郑重庄严一点,我既不来京,一切由弟代理便是。”
从信中可知,举办庙见礼时,梁思成已决定于东北大学应聘。尽管两人不在国内,但梁启超认为婚姻之事不能草率,当时林父(林长民)去世不久,这场订婚礼的郑重也是给予林家的安慰,“座位是林家大媒首席,我家大媒次之,汝代表主人须亲自送酒言席陪客。”
信中,对于庙见礼、文定礼邀请的亲朋好友、媒人、见面礼、利是红包、布置新房的情况等事无巨细,一一列出,既详尽又考究,拳拳父爱很是动人。比如,奉请卓君庸要下“全红加单帖”;林家拜帖“例用双福(五开全红),封套写‘林亲家二老爷二太太’”;“行礼最好是在上午,礼毕即在家里请大宾宴(午餐)”等等。
“聘物林家用一玉印,据君庸言该印本是一对,故当仲恕未购定玉佩以前,曾与君庸言两家各购其一,印文互刻新郎新妇名。今我家既已购定,本来最好是林家并购双印送我,但不便作此要求,仍由我家购其一便是。但我家所购者印文拟不刻徽音(林徽因原名)名,但刻‘长宜子孙’(告君庸言预备彼夫妇可通用,故刻一吉祥语)四字阴文。”信中提到的玉印,虽然只是聘礼中的一件,但形质、印文却无不考虑周全,慈父的良苦用心跃然纸上。信中提及玉印时价约150元,据专家考证,这个价格当时可以在北京买下一套四合院。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