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永乐2012秋拍新闻发布会现场 各板块专家对焦点拍品进行了详细介绍
2012年12月10日下午,北京永乐2012秋拍新闻发布会在国际大厦举行。在艺术品市场整体调整的大环境下,北京永乐今年秋拍也顺应市场变化,调整了各个版块的拍品布置与未来布局。据悉,北京永乐2012秋拍将于2012年12月12-15日在北京银泰中心柏悦酒店举行(含两天预展),届时将呈献中国书画、中国瓷器及艺术品和中国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精品七百余件,三大板块以层次性、主题性展现。
中国书画版块
北京永乐书画版块通常以推荐近现代书画为主,今年也不例外。虽然今年普遍表示征集难,但永乐此次书画版块作品件数却有所增加,金陵专场、文人书法、海外藏家收藏是书画部分的几大亮点。其中,金陵专场由上款人汪庭怀先生友情提供的七十件书画作品组成,不乏傅抱石、林散之、亚明、钱松嵒、魏紫熙、陈大羽等大师精品。专场图录封面傅抱石作于1965年的《西风吹下红雨来》就出自此单元。据北京永乐书画部专家刘媛介绍“这件作品疑似傅抱石在好友亚明家中喝酒微醺时创作,汪庭怀非常喜欢此画,便求傅抱石相赠。这一赠予作为题识也在画中写明,不仅增添画作来源证明,也从侧面反映傅抱石朴素为人(当时,汪庭怀还是一年轻人,师从亚明)另外,从作画时间看,这件作品也是傅抱石一生中具有历史意义的赠画。”傅抱石市场可流通作品较少,多为国家收藏,近几年傅抱石作品又得市场青睐,这件作品虽不是傅抱石市场的主打——“金刚坡”时期作品,但其画作意义及赠予意义想必会给此作加分。
另外,北京永乐此次依旧带来了如齐白石、张大千、吴昌硕、黄胄、徐悲鸿、林风眠等书画市场中坚力量大师作品。除此之外,文人书法是这几年书画市场的热门,此次永乐秋拍也带来了孙中山、梁启超、黎元洪、蔡锷、胡适、黄炎培、弘一法师、罗振玉、董作宾、吴敬恆等近代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文字学家等书法精品。所谓字如其人,书法最能体现人的品格精神。能够跨越时间的长河一品近代风云人物的墨迹实在是一件欣喜之事。
瓷杂
在今年市场调整的过程中,不少拍卖行在传统瓷杂版块都加入了新的种类,比如“茶道具”,今年永乐秋拍也将这个部分带到拍场上,不同的是,永乐首次推出的茶道具专场却不单主张对茶道具的推广,其中“茶生活、茶文化”才是这个部分力推的概念,思路是由茶文化融入茶道具、香道具、宗教美术、宫廷瓷器关联性再还原到明清鼎盛期面貌,把中国茶文化故事娓娓道来。做为该专场的一部分,永乐率先并坚持推介的古美术文献单元也精品纷呈,更加系统性的把有关茶的古文献配以精美的图片以系列形式呈现。
明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双系小罐,出版于1960年日本河出书房《世界陶瓷全集》之内,釉质鲜亮,青花发色青翠澹雅,保存完整,把手可玩,为明代早期官窑小尺寸青花器物之佳作。明永乐甜白釉内模印莲瓣纹外暗刻缠枝花卉纹大莲子碗,白釉温润,纹饰刻划清晰,同种器物仅烧造于明永乐、宣德两朝,与当时着《茶谱》一书,提倡“崇新改易,自成一家”之宁王朱权生活年代同期。作为曾出兵协助燕王朱棣赢得靖难之役,夺得明帝国皇位的明早期重要藩王,朱权于永乐朝退居闲位,醉心茶艺,“取烹茶之法,末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以巨瓯大碗点茶,其后分茶于“啜瓯”饮用,并于“茶瓯”条内以推崇茶碗以“饶瓷为上,注茶则青白可爱”,其说与拍品形制相同,为明代早期宫廷王室独有饮茶方式之见证,并开启推崇白瓷显示茶汤色泽之先例。名为“逸居长物”,集近百件遴选自北京某知名藏家的文房佳器,种类丰富,品质上佳,颇令人期待。
这次北京永乐秋季拍卖,另推出“逸居长物”专场,精萃古代宫廷与士人生活佳作。其中清早期德化窑白釉竹节萧,与北京故宫清宫旧藏品相似,胎质缜密,釉色纯白,为德化窑少见乐器作品。清初周亮工《闽小记》,“德化瓷萧笛,色莹白,式亦精好……远出竹上”。清乾隆楠木凋灵芝纹如意,以楠木精凋而成,纹理细腻,凋刻精緻,寓意吉祥,为清代宫廷祝寿用品。
二十世纪中国艺术
在前两年市场较好的时候,永乐二十世纪中国艺术版块率先推出了“美丽新世界”专题,去年市场对年轻艺术家的关注与重视侧面证明了永乐推出此版块的前瞻性。在今年市场调整过程中,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版块整体受到不小的冲击,国内拍行尤为明显。从已结束的秋拍来看,当代艺术多数流拍亦或低价成交,传统写实版块也“业绩”平平,刚刚被市场重视的年轻艺术家版块也没有成交优势。不过好在,“黑马”版块当代水墨异军突起。永乐也顺应市场变化,特别设置“新水墨”单元,此次的“美丽新世界”就是以新锐水墨艺术家作品展开,其中尤其令人瞩目的是“新锐工笔”的崭新气象。女性艺术家高茜、徐华翎都以女性的视角出发,以严格的平面造型手段和细密的工笔技法来表达现代女性的身心状态和精神面貌。富有当代人文气质李永飞修习“三绝—书画、绘画和诗歌”,对于中国早期文学的迷恋使他始终致力于以当代艺术手法展现中国充满想象力的文学世界。同时神话与图腾符号是其创作的永恆灵感,诗篇常与画作同时创作,天马行空,才华横溢。
除永乐特色单元“美丽新世界”外,这次永乐还带来了“抽象水墨”单元,“抽象水墨”是在东方美学、东方新性与现当代再结合具有书写性、新水墨、新工笔的线索下探索发展而来。北京永乐中国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部专家王从卉以邵岩的《气结》举例,邵岩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小对传统水墨有较高天赋,同时,邵岩也爱西方当代艺术。90年代末,邵岩就开始做水墨抽象实验。但这次上拍的作品《气结》却有另一由来:2008年1月,一场突发的急性心脏病,将邵岩送往医院,心脏因此放了7枚支架。这次突如其来的疾病,让艺术家邵岩对人的生与死有了深刻理解,“注射器”从此成为新书写与绘画的重要器具。而这次上拍的《气结》正是用注射器创作的作品之一。他以“注射器”射在宣纸上的墨线为底,将“射墨”作品经水浸化数十小时甚至几个昼夜,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墨与水自然的融合状态。
在传统版块中,永乐这次秋拍以遗失断层了近半个多世纪中国文化传统及东方美学根基出发,提出了“传统美学的当下性”的概念,在这个部分,洪凌画于1998年的《江雪》和朱铭作于1972年的《太极系列-云手》不仅集合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特点,同时也借鉴西方当代艺术创作理念,形成了和中西方绘画迥然不同的美学观念。
编辑:冯漫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