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珍宝被溥仪盗运出宫
辽博藏“中国古代书画名品展”正在深博展出,这批无比珍贵的“书画国宝”为何会花落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由智超介绍,这批国宝原属清宫旧藏,大都是末代皇帝溥仪在逊位后以“赏赐”其弟溥杰的名义盗运出宫的,后辗转入藏辽宁省博物馆。辽博的收藏与溥仪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谓古物有灵,每一件国宝的背后又隐藏着一个个曲折的历史故事。
名为“赏赐”实为“盗宝”
由智超介绍说,明末,原藏于明内府的书法名画大多被崇祯变卖补充军饷开支。到清康熙年间,康熙对书画的兴趣浓厚,积累了一批书法名画。乾隆以后,清宫先后进行了三次书画鉴定整理活动,分别将内府所藏历代书画名迹著录于《石渠宝笈·秘殿珠林》初、续两编中。清王朝倾覆以后,末代皇帝溥仪在逊位后的11年里,依仗北洋政府“清室优待条件”的庇护,择宫中精要卷册以“赏赐”其弟溥杰为名,将1200余件历代书画珍品盗运出宫,使这批书画从此踏上颠沛流离之路。
溥仪是如何“赏赐”的?由智超介绍,1922年7月13日,溥仪开始以“赏赐“其弟溥杰为名,趁溥杰、溥佳二人每天上午进宫陪其读书之机,从珍贵的宋、元版善本书下手,一个包袱接一个包袱地运出紫禁城。因为善本书与溥杰兄弟平时随身携带的课本外表上看大小相类,用黄缎包袱裹起来与平日太监们伴同出入紫禁城所携带的东西并无二致,不会引起“内城守备队”值勤士兵的怀疑。经过两个多月的试探,看到那些麻木不仁的兵痞很容易被太监们蒙骗,溥仪等人便计划进行更大的盗运活动,成批量地将晋唐以来书法名画盗运出宫。
“这些‘赏赐’的珍品被溥仪弟弟偷偷运出宫,待积累到七八十口大木箱的时候,就会被统一运往天津——其父亲在天津英租界为他买的房子里。这一时期运出的字画、古籍皆为出类拔萃的珍品,大约有1000多件手卷字画,200多种挂轴、册页,约200种宋版书。其中不乏像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样的珍品。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将军将溥仪驱逐出紫禁城,溥仪的“藏品外流”计划因此中断。”由智超说。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