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收藏热情与日俱增
“帮我看看,这件翡翠项链是不是真的?值多少钱?这件玛瑙手镯怎么样?值多少?”一位刘姓女士带着翡翠项链、玛瑙手镯等大小10余件饰品,站在主办方设置的免费鉴定和检测服务展台前,不停地询问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先进行目测,预估藏品的材质,再用检测仪器进行复查,然后解答了刘女士的问题。但对于藏品价格,工作人员却摇了摇头。“现场检测中,数量最多的是玉器,还有珊瑚、象牙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尽管不少市民要求估价,但他们只进行材质检测,不提供估价、断代、判断产地等服务。
记者在现场看到,免费鉴定和检测服务展台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不少参观者有备而来,女士们将随身佩戴的手镯、挂件等摘下来等待检测,男士们更多则是将“淘”来的玉牌、摆件等带来进行检测。
由此可见,国内的文物投资收藏市场始终“热流涌动”,消费人群也呈逐年扩大态势,就连普通民众也开始加入其中。据法国著名艺术品拍卖网站发布的年度艺术品市场报告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艺术品交易额中,中国排名第一,占全球市场的40%,几乎相当于第二名美国和第三名英国的交易额总和。中国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艺术品市场。
文物收藏者应树立正确价值观
金融危机后的两三年时间里,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火爆,艺术品拍卖价格记录不断被刷新。在天价的诱惑下,人们不再关心文物艺术品的真赝、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只关心价格,只要值钱,一切都是次要的;衡量一个收藏家是否有成就,也以他是否赚了钱发了财为标准。
然而,过度投机积累的泡沫和风险也在迅速增大,不少业内人士对这种投资心态忧心忡忡。
“文物收藏不应强调价格。”有业内人士认为,文物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历史遗存,是人类文明在传承中积淀的精华,是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基因,是今人与过去对话的工具。若文物连同它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一起沦落为可兑现的商品,文物也就成了货币的附庸品。
该业内人士还说,艺术品虽然具有投资属性,但对于收藏者来说,喜欢和收藏应该是第一位的,这是与其他投资市场不同。
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副总裁寇勤认为,一个人如果收藏一件艺术品,必须对这个艺术品有深深的喜好,喜好到了极点才会占有,这才是收藏。但目前有一部分人对文物艺术品根本不喜欢,说白了就是用来淘金的,而且把炒股票、炒房地产、炒基金那套方法拿过来,先炒出高价再抛出。文物艺术品具有投资属性是对的,但绝不能滥用,要尊重经济发展的规律,更要尊重艺术市场的规律。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