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的中国书画略显疲态
0条评论 2012-12-13 10:43:40 来源:投资与理财 

“虚火”降了 画廊老板买东西欲望低

不少2011年磨刀霍霍进入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收藏家和投资家,如今已经不见身影。

“去年上半年根本没法买东西。你举牌按经验觉得10万元能买下了,结果能拍到20多万。让我们觉得市场疯了。”经常泡在拍卖行的中州画廊老板夏中州说。但他也补充了一句,“那时候的生意真好做。”

在2012年之前的时间,中国艺术品市场“虚火”旺盛。拍卖场内人头攒动,一件普通作品往往需要竞价十几次才能成交,不使劲举牌根本就买不到东西,不少藏家被“挤”出局。

10月下旬起的北京、上海、香港等地秋季拍卖会,延续了春季拍卖的冷清。不仅竞拍不如往年激烈,拍品的成交价萎靡不振,总成交额也呈大幅下跌趋势。一个很重要变化是,现在举牌一两下就很容易买到东西。

业内人士指出,投机性资金正在退场,前几年名家书画板块受到大型投资资金支撑,基本封杀了未来几年继续上涨的空间。

最为活跃的画廊老板等书画投资群体的购买欲明显不高。因为在拍卖市场萎靡的同时,画廊老板们也正在“过冬”。

卖家缺信心 起拍价高让人难捡漏

拍卖市场受大环境影响,正经历低谷期。那么,这时候是否很容易捡漏呢?

春拍结束之后,有藏家表示,“从今年的春拍开始,很多藏家都有了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终于又可以买到东西了。”

秋拍却没那么容易捡漏了。著名书法家石开也是一位收藏家。在今天春拍时,他以心仪的价格买到了黄宾虹等多件名家佳作,但2012年的秋拍让他有些郁闷:今年秋拍与过去这些年的拍卖出现了很大变化,书画作品的起拍价明显变得很高,少了那些起拍价不高的让“圈内人”玩的东西。

业内人士指出,不少卖家虽然想变现书画作品,但鉴于市场低迷,怕卖得太便宜,纷纷抬高拍卖底价。当然,这也将导致作品的成交更加困难,2012年秋拍的成交率注定不会太高。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